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2篇
教育   1672篇
科学研究   878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52篇
综合类   44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6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根据省人事厅颁发的皖人发[2001]30号件的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图书情报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我委于2006年7月3-10日在安徽大学教学点举办全省图书情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班,聘请了安徽大学图书馆许俊达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庄华峰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邵正荣教授,分别讲授了“终身教育与图书馆”、“图书馆学研究漫谈”、“计算机通讯网”课程,全省50多住学员参加学习,通过考试拿到继续教育证书。  相似文献   
72.
邓佑标 《军事记者》2006,(11):18-18
“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就是精彩的源泉,就是深度的门槛,就是文章的魅力。人物通讯里总会有一些精彩的故事,它往往是突显文章主题的亮点,或给人以警醒,或表现人物个性,将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一个典型画面绘声绘色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故事就是一条路,作者就是领路的“导游”,读者能走多远、能看到多少好风景、能领略到多少风景背后的“风景”,就在于“导游”能否抓住精彩的细节了。《解放军报》第一季度刊登的比较成功的人物通讯共有5篇:《血性丁晓兵》(1月3日一版)、《目击吴孟超的第1861台手术》(1月12日一版)、《不息的钟声……》(1月1…  相似文献   
73.
李幽幽 《军事记者》2006,(11):35-36
如何让典型走近读者,为读者接受,一直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难题。去年初,空军报社为了活跃典型报道工作,丰富版面内容,决定为我开设专栏——《幽幽之约——倾听你的故事》。在报纸上为编辑开设个人专栏,这在《空军报》历史上是头一次,我的压力很大。专栏文章不同于以往的报道样式,怎么写?写什么?我心里没有底。社领导知道我的顾虑后说,专栏文章的思路应该从写事的思路转变为写人的思路,用亲身体验的方式,以一名女记者独有的视角,走近部队,了解变革中军队的人和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向读者展示当代军人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这样文章不仅有写…  相似文献   
74.
于友 《新闻导刊》2006,(3):52-52
1935年9月.我在上海新创办的《立报》当练习生,开始学习新闻工作。当时有机会阅读全国许多报刊。1936年4月《大公报》在上海创刊,我发现了它的一个“亮点”——旅行通讯。署名“长江”的西北通讯很有特色.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流利的文笔.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我曾把它当成学习的教材。我当时不禁感悟到.当记者.就该有长江那样的学识和本领.能报道大家关心的大新闻。1937年.我曾给长江写过一封信.表示了我敬慕的心情。  相似文献   
75.
在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海区,有一座四面环海的遮浪孤岛,岛腹内风平浪静,岛背处波涛汹涌。在粤东海域,每天经过这里的数百艘船只都必须在遮浪岛调转方向,进入港湾或继续向下行驶。因此遮浪岛上的航标灯塔,便像夜空中的北斗星,成了过往船只的方向标。从1976年开始,苏贵聪就是这座灯塔的守护者。“看不见灯塔的灯,我就睡不着觉”“苏贵聪的可贵之处,在于他30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对灯塔的爱。30年来,只要在汕尾,他没有一天不上岛,没有一天不是亲眼看着灯塔上的灯亮起、熄灭。日复一日,坚守着看似平凡简单的工作岗位。”汕头航标处党委书记王锡伟这样…  相似文献   
76.
在这个连吃饭都盛行快餐的时代里,人们对通讯的阅读需求远不如短快的消息,所以怎样把通讯,尤其把长一点的通讯写“活”,就显得尤为重要。“活”有多种手法,而细节在其中的分量则是不言而喻的。好的细节描写不仅可以渲染气氛,深化主题,而且能够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人物的“立体感”,甚至可以催人泪下,感染读者。那么,细节的描写从何处入手?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种渠道:一是靠观察。具备一双敏锐的“新闻眼”,采访也罢,调研也罢,都要靠记者的眼睛去用心观察,捕捉常人难以发现的细节。《人民日报》老记者柏生早年采写《韧性的战斗》一文时,一头…  相似文献   
77.
“该休的假一定要休”4月25日,某团一连司务长韩飞愉快地踏上了归乡的旅途。2002年7月,小韩从军校毕业被分到该团一连任司务长。他工作踏实,责任心强,连续两年被上级评为“优秀司务长”。去年底,团里安排他担任新兵营管理员。小韩深知,新兵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想把伙食调解得让大家都满意,需要下一番功夫。于是,他深入到训练场,和新兵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尔后,他到市场有针对性地购买物品。春节到了,结婚才几个月的妻子要求小韩回家团圆。他取出了休假本。然而,抬头一望训练场上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小韩又把休假本收回了抽屉。他做通了妻…  相似文献   
78.
赵静 《新闻前哨》2006,(7):76-77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作的道路上,手机作为“第五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呈现着令人期待的前景。手机媒体不断地与传统媒体对接,手机正在从二种移动通讯终端逐渐演变为一种信息终端。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作为媒体具有更大优势:它比报纸更互动,比广播更自由,比电视更便携,比电脑互联网更普及。手机,能够带来的不仅是单向上网,最主要是带来双向互动,这正是传统媒体最需要的。通过手机,可以建立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新型的互动关系,也正因为有了手机,受众与媒体的互动参与更快更广更自由。  相似文献   
79.
手机广播:充满活力和潜力的新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近年来已是初露端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笔者把“手机广播”定为两层含义,一种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手机广播”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另一种是在手机中内置了FM广播调谐器,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广播节目。笔者把它们统称为“手机广播”,但本文重点阐述的是移动上网的“手机广播”。  相似文献   
80.
听众参与广播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听众参与广播比较初级的形式是听众来信表述听后感受,听众为广播节目撰写稿件等。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以珠江经济台为代表的“珠江模式”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