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413篇
科学研究   118篇
各国文化   157篇
体育   439篇
综合类   183篇
文化理论   63篇
信息传播   102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508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玉缘     
张贤亮多年未有新的、有分量的作品推出,此次推出的作品是优质的,具有个人特质,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文笔犀利,极具风骨,观点直率,争议性大。为中国文人提供了一种成功而又洒脱的活法和思路。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愤世嫉俗而无法改变现实,有多少文人孤芳自赏、郁郁寡欢而终生不得志?而张贤亮,像当代苏东坡一样潇洒!相比之下,中国文人是否能思考另外一种出路?  相似文献   
32.
毛瑞方 《历史档案》2006,24(3):10-15
明代中叶,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出于耶稣会传教事业的需要,1613年,时任在华耶稣会会长的龙华民(Nicolaus Longobardi)派遣比利时人金尼阁返回欧洲,向教皇汇报在华教务,同时请求增派教士来华,设立中国教区,并募集图书,以备在中国建立现代图书馆之用。金尼阁于1614年到1618年间在欧洲募集西方图书七千部,并将它们带回中国。西书七千部入华是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七千部西书的募集者金尼阁,作为一名天主教耶稣会在华传教的杰出骨干之一,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他的传教思想、募书动机、募书原则、募集过程,是七…  相似文献   
33.
明代北京的营建项目,有宫殿、坛庙、城垣、城楼、陵寝、王府、官衙、仓庾、寺观桥梁等多种,其中宫殿、坛庙、城垣、城楼、陵寝等工程,规模都很浩大。经过修缮或建,这些宏大的建筑物不少都保存下来,成为北京文化遗产中最壮丽的部分。关于这些建物,特别是紫禁城、天坛、十三陵等,  相似文献   
34.
明清女画家现象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我国古代绘画的历史,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在明(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清两朝,女性画家人数骤然增多,见于史料记载者有数百位之多;而在此之前的一千余年中,绘画领域一直是男性一统天下,女性寥寥无几。那么,这一时期为何会涌现出众多的女性画家呢?这与当时特殊的社会背  相似文献   
35.
随着雕版印刷的发明,我国的私人藏书一改过去单一的抄写渠道,在宋元时第一次大规模崛起,形成繁荣的藏书文化。同时由于政治中心南移,经济、文化也随之南迁,福建作为朝廷的大后方,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经济较前也有更大的发展。福建同时是理学的发源地,全国的教育中心,这一切造就了藏书活动的蓬勃发展。同时雕版印刷的发明和运用,使图书的大量出现和收藏成为可能。宋元时,福建的私人藏书家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如苏颂、胡安国、郑樵、宋慈、蒋易、詹景仁等。至明代,福建的私人藏书家更是人才辈出,藏书家人数多,藏书数量多,藏书种类多,达到藏书活动的高峰。这种藏书现象的出现,有着福建特有的诸多特色。  相似文献   
36.
中国与朝鲜半岛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明一代保持着良好的往来关系。高丽、朝鲜两朝大臣出使明朝,必记载沿途之见闻、会见之盛况,并抒发自己的感想。他们在接待明朝使臣过程中,必以诗文唱酬,有些还通过交往成为至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收录的  相似文献   
37.
有一份二百多年前的苏州凡人手稿名垂青史。使许多人为之动情为之倾倒。也使许多洋人为之感动为之赞叹,这便是《浮生六记》。这是一本从冷摊上淘得的手写自传,作沈复(又称沈三白),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苏州人。生平只有极普通的人幕僚与经商的生涯。  相似文献   
38.
《中国新闻周刊》2006,(31):12-12
经过多次磋商,香港《信报》老板林山木终于同意与李泽楷签订协议,把旗下《信报》和《信报月刊》一半的股份转让给这位香港首富李嘉诚之子,交易预计在今年底完成,李泽楷为获得这些股权大约将支付2.8亿港元。  相似文献   
39.
《四库全书总目》录明代修撰的江西郡县志数种,所纂提要颇有疏误。取嘉靖《广信府志》、万历《饶州府志》、天启《赣州府志》、崇桢《清江县志》四书提要录中涉及有关修撰人、成书情况以及诸郡县志乘修纂源流等方面的疏漏舛误,略作补苴辨订。  相似文献   
40.
古人云:“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钦鸿先生就是一位固志不倦的中国现代文学学者和东南亚华文文学专家。他有计划地把两者的研究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近年来,他倾情关注的重点仍在新马华文学上。他从新马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入手,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他认为,“新马华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