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篇
  免费   1篇
教育   70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欧阳修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地名是:洛阳和颍州,它们鲜明地构成了他生命历程的两端。欧阳修大半生推崇诗歌的平淡风格,与此美学理想相呼应,这两地之间构成一个完整的对自我生命的审美实践历程,即始于绚烂归于平淡。  相似文献   
82.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主持过全国的科举考试,同时,他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在文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也卓有成就。  相似文献   
83.
惠联芳 《现代语文》2008,(3):124-124
作为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欧阳修在诗、文方面均取得很高的成就.如果说欧阳修正直敢言的性格在诗文中得以物化,那么他在词中则"聊佐清欢",优游惬意.这首词则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其中描绘了远行人与闺中人的"一种相思,两地闲愁",将抽象的愁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可感、可触.  相似文献   
84.
安广禄 《知识窗》2007,(6):29-29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继承了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宗元的思想,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认为写文章应该“明道”、“致用”,重道又重文,反对唐末、北宋以来文坛上流行的追求靡丽、华而不实的浮夸文风。  相似文献   
85.
对立统一规律是学习古代修辞的哲学基础,运用这一规律可以指导我们避免学习中的一些片面性、简单化和绝对化的倾向,可以较全面地揭示欧阳修“简而有法”修辞理论的深刻内涵,理解历史上有关语言的繁简与修辞关系的精辟见解,领悟这些理论对现代修辞学带来的诸多启示及其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欧阳修的咏物词透露着他浓厚的主体意识或主观情感,但这种主体意识或主观情感明显地带有传统色彩.这与他在咏物时积极继承传统意象有关.他以菊象征清贵品质,以莲表达相思爱情,以蝶讽刺滥情,都有他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的地方.  相似文献   
87.
程芳 《湖北教育》2004,(23):32-33
一、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创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开好课.我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推敲”典故的来历,并设计一段言简意赅的开课导语,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我希望引发兴趣,在听觉与视觉效果等方面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一开课,我问:同学们知道“推敲”典故的来历吗?一个同学自豪地举起了手,洋洋洒洒地介绍了典故来历.  相似文献   
88.
一、进亦忧,退亦忧范仲淹出身寒微,幼年丧父,靠奋发读书跻身仕途。他少时有大志。举进之后,曾带兵边塞,屡建大功,西夏称他“胸中有数万甲兵“,不敢犯边塞。他饱学达理,志洁行  相似文献   
89.
欧阳修——《朱子语类辑略》卷八载:"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又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醉翁亭记》主要是写醉翁亭。因为醉翁亭是建筑在滁州城外琅琊山酿泉之旁,所以  相似文献   
90.
千古吟赏地 琅琊堪称奇——琅琊山旅游文化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琅琊山的旅游文化有别于他山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人文景观为主体的园林文化。自北 宋欧阳修建亭起,经过数百年的骚人墨客的造景增色,成为历代游览观光的名胜之地。这里就琅琊山景观 各异的园林文化、骚人墨客的醉意文化,以及亭阁文化等方面,探讨其旅游文化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