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0篇
  免费   4篇
教育   1066篇
科学研究   48篇
各国文化   69篇
体育   152篇
综合类   55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3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墓阙和地面祠堂等墓葬建筑上的装饰石刻壁画.作为一种融雕相济的综合造型艺术,其绘画性的线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汉画像石中流畅飞动的线条极具特色,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音乐和力量之美,散发出迷人的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92.
柳振球 《教师》2011,(34):127-128
汉代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留下了璀璨夺目的一页,这不仅表现在汉代开启了书体发展的新体例,而且推动书法发展步入“自觉阶段”,使书法艺术真正从实用的层面剥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93.
秦臻 《当代学生》2015,(6):26-27
汉高祖刘邦即位之初,采纳萧何提出的"非壮丽无以重威"的建议,开始了大规模的宫殿苑囿建设,期望借助雄伟瑰丽的建筑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汉武帝即位后,西汉国力日渐强盛,社会更为繁荣富庶,体现皇权意志和皇家气度的大型石雕作为宫殿苑囿的特定装饰蓬勃发展起来。鲁迅曾评价汉代石雕云:"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粗犷豪迈,浑朴古拙。"透过本篇文章,那一座座冰冷的石雕鲜活了起来,跃动着"囊括宇宙、并吞八荒的气  相似文献   
94.
<正>题记据汉代文献记录,中国有丝绸沿海路传播。此后丝绸沿海路传播的记录不断增加。学者们称海上丝绸传播线路为海上丝绸之路。宋代开始又有大量陶瓷沿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又有学者提出陶瓷之路的概念。为弄清茶的海路传播情况。笔者多年来沿早期海上丝绸之路考察了一些枢纽地带,包括广州、澳门、台湾、厦门、泉州、福州、海南、北海、宁波、舟山、日照、崂山、莱州、烟台、大连,以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的相关海湾  相似文献   
95.
正小年祭灶,新年来到。每逢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在灶台上摆上糖瓜、米酒等各色供品,恭送灶王爷返天。这位家户大神吃着糖瓜,乘着云车风马,摇摇摆摆返回天庭复命。为什么要祭祀灶王爷?灶王爷的全称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神、灶君、灶公灶母、东厨司  相似文献   
96.
李维翰 《收藏》2014,(2):84-85
玉剑饰,是古代镶嵌在剑上的装饰玉器。在徐州博物馆陈列的众多汉代玉器中,精美的玉剑饰显得尤为突出,人们在观赏时往往对其华美的神采和精工的雕琢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97.
王丽 《收藏》2014,(12):53-54
复色釉陶是西汉末到新莽时期出现的一种釉陶新装饰品种,流行于河南济源、陕西宝鸡、陕北富县等地,工艺来源或与模仿漆器装饰有关。岐山县博物馆收藏汉代釉陶器物数量众多,其中有两件复色釉陶鼎、两件复色釉陶壶,造型端庄大方,釉色均匀细腻,是汉代复色釉陶作品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98.
2014年6月26-27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社科院、中国外文局、新疆社科院共同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土耳其等23个国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共享与共赢共荣的新机遇"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本刊选登部分与会领导和嘉宾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9.
2014年9月28日下午,在西湖孤山,寻着悠扬婉转的古乐之声,踏着斑驳的树阴,走入一座粉墙黛瓦的院落,一场由民间主办的古乐祭孔活动正在杭州敬一书院举行.书院文化出现于汉代儒学大兴天下之后,书院祭孔久有传统,如今,这传统又被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100.
在成县县城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壁立着一方驰名海内外的东汉摩崖石刻,这就是我国汉代三大著名摩崖颂碑"东汉三颂"中保存最完整的《西狭颂》。《西狭颂》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刻造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它刻在一块崖体凹进,表面平整的石壁上,长340厘米,高220厘米,上有"惠安西表"篆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