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篇
教育   86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试论清代榷关的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治元年(1644年),清王朝入主中原,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庞大的封建帝国,但要支撑这个帝国,不仅需要骁勇善战的军队,而且需要强有力的财政以供养庞大的国家机器的开支[1].  相似文献   
52.
孙中山在南京的三次演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一生为革命奔走呼号,对南京情有独钟。他在《建国方略》中称赞道:“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只有短暂的三个月,却是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初创的重要阶段,是他的理想、奋斗目标初步实现的三个月。正因如此,孙中山在临终前留下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当时南京还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孙中山要葬于南京,正是鼓励同志继续努力,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其寓意是深远的。孙中山生前在南京留下了足迹和声音,包括在南京的三次演讲。  相似文献   
53.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是清王朝历代皇帝各处离宫中的登峰造极之作,无疑也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这处曾令无数中国人心驰神往的奇迹,毁于英法联军之手,给中国人民的记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它是一座名垂青史的园林。已经成为中国式园林的神话象征。它是一座举世无双的园林,然而它带着耻辱的印记。它的片片废墟就是深深的疤痕,标志着一个王朝走向没落,惨遭一向被当作附庸夷蛮之族的外国列强的欺凌。 ——邱治平  相似文献   
54.
还有一种做法是将木版连环画一页一页剪下贴在背面,然后手工加彩出图(图10、图11贴连环画孟姜女)。这两种手工粘贴的邮资片大概是街肆小商或是用户个人所为,数量不多,所以今天所见寥寥无几。这期间,在邮资片背面加工图画最能凸现中国风情、最具中国民间艺术魅力的,要数手工彩绘的邮资片了。手绘片在清代邮资片总体数量中虽然只占极少一部分,但风格鲜明,选材生动。由于加绘时间较长,从画者众,故面貌多样。此外,彩绘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清  相似文献   
55.
刘燕 《历史档案》2007,(4):48-52
清王朝时期中国与俄罗斯交聘往来,俄国驻北京传教士团都驻在俄罗斯馆.从康熙朝起,俄国使臣、商队在这里从事着外交、宗教、经济贸易和文化等活动.因此,在没建立使领馆之前,京城的俄罗斯馆起到了中俄交往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56.
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上不能忽略的人物,她曾经三次垂帘听政,操控清末的政权,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作为一个女人,她在勾心斗角,杀机四伏的皇宫里凭借自己的技巧终达权力巅峰;作为皇太后她在男权世界里纵横捭阖,操权柄于股掌之中;作为晚清王朝最高统治者,她不仅要面对世界列强的欺凌,更要应付国内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局面。她百般挣扎,却难挽颓势。慈禧到底经历了怎样不同寻常的一生,她又是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数千年未见之变局”呢?  相似文献   
57.
文章由晚清王朝因腐败而导致衰落的事实,探讨了坚持"三个代表"开创新纪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8.
周宇清 《寻根》2011,(6):62-64
1864年,经过多年的征战,曾国藩率领他的湘军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作为清王朝的顶梁柱和救命恩人,清王朝并不吝惜它的赏赐,给了他极高的封赏,此时的曾国藩荣宠至极。然而,这并没能给他带来多少快慰,相反,他却有一种临深履薄的惊心,在一首给其弟曾国荃的诗中,道出了他此时的境况和心态:  相似文献   
59.
近段时间以来,我在研究清代幻术史料中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朝鲜仁祖二十二年)至19世纪末,朝鲜的燕行使团不断来到中国访问,同清王朝各个阶层都有接触,并将见闻撰写成文稿,或报告朝廷,或成书出版,有本名为《燕行录》的书,其中竟然有不少杂技幻术的表演记载,表现出朝鲜使臣对这种民间技艺的特别兴趣。  相似文献   
60.
黎霞 《档案与史学》2011,(11):62-64
新军是清末辛亥革命前夕特定时期的军队的称谓,是清王朝“新政”的产物,在近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其存在时间短,所以有关史料存世较少。上海市档案馆保存了一组新军练兵的照片.这些珍贵的影像随该馆第十七批开放档案已向社会公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