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323篇
科学研究   63篇
各国文化   48篇
体育   92篇
综合类   99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1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占有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现代民法物权体系中一项特殊的、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迄今未对“占有”加以规定。为了完善中国民法典,必须规定相关的占有制度。笔认为,通过追溯占有的起源,探求占有的发展,演进,明确占有的本质和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2.
萨特的自由理论有着深远的哲学史渊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爱比克泰德、文艺复兴时期的皮科对自由的经典论述,19世纪中期以后的唯意志主义、生命哲学等关于自由的思想,都对萨特的自由理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3.
义利观是指如何认识"义"、"利"以及如何处理"义"与"利",即道义与利益之间关系的思想和观点,是中国古代荣辱观的理论渊源,是义利观在伦理领域的进一步展开。人性是可变的,人们最终会趋向于善,即"义",这是人们趋荣避辱的道德支点;社会物质条件,即"利",对人们的荣辱观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人们趋荣避辱的物质前提;如果"义"和"利"发生冲突,要坚持先"义"而后"利",甚至舍"生"取"义",这是人们评判荣辱的尺度和标准。深入探讨古代荣辱观的理论渊源,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代荣辱观的思想精髓,并进而更好地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4.
郭素华 《天中学刊》2007,22(3):58-62
晚唐五代苦吟诗人群体先后以姚合、贾岛、李频、薛能、郑谷等人为交游中心,从长庆而至五代十国,或前后师承,或诗友酬唱,在生活道路、思想信仰、艺术趣尚上存在相似之处,由此产生的在创作上的相互影响是可以理解并实际存在的。  相似文献   
45.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都存在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亦不例外.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最早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他认为,既然在自然体系内存在着和谐的秩序,那么社会体系内也同样应存在和谐的秩序,人类必须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的残酷和不公,构建工业和农业、家务和教育、生产和消费的联合体,在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各阶层的融合.  相似文献   
46.
刘英 《科教文汇》2007,(9S):77-77,81
英美传统节日是英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英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节日的文化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可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促进学生能灵活、深入、有效地表达思想,学会正确的交际和交流方式。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英美的节日文化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7.
愚人节趣闻     
4月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那一天,你可以恶作剧而不至于被惩罚。人们对该节日的渊源不很清楚,但它似乎源于法国,是1582年格列高利历法实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贺贻孙与竟陵派有着深厚渊源,他沿竟陵派的思路将诗"厚"之说进一步充实完善,形成了以"厚"为中心的诗歌理论体系——诗"厚"论。其内容主要包括:神厚、气厚、味厚是诗"厚"的具体组成,三者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富、肥、蛮、淡、薄则是与诗"厚"相关联的五个审美范畴,它们与"厚"或类而不同,或对立却内通;内养作为创作主体的修为,是达到诗"厚"的基础;蕴藉作为表达方式,是诗作通向"厚"的路径;无厚之厚,是诗"厚"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9.
均势概念的由来历史悠久,在17世纪中叶的欧洲得到广泛的讨论和应用,随着一战后国际关系学科的建立,均势这一概念逐渐被赋予了更广泛、更深层次和更系统的理论解读,均势的内涵也因此趋于精细化、复杂化、模糊化,导致对均势内涵的理解至今尚未存在一个认定的解释标准。本文从梳理均势的渊源和均势的内涵着手,首先厘清均势概念的由来,随之阐述均势在国际关系(政治)中所被赋予的丰富内涵,并从国际体系的、国家的和二者中间的三个层次角度塑造一个理解均势内涵的基本模式,试图以此规范对均势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50.
1991年,美国的Averill等人以社会建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情绪创造力(EmotionalCreativity,EC)的概念,认为情绪本身就是创造力的产品,为创造力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这里主要从情绪创造力的理论发展评、估标准及其与认知创造力、情绪智力、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阐述,探讨情绪创造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