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2篇
教育   267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鲁迅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表现了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在历史小说《补天》中还塑造了有别于平凡妇女的人类始祖——女娲的形象,勾勒出一个不同于现实社会又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场景。他通过对女娲形象的塑造,对男性主体地位及其统治权威的解构,表达了对人类始祖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表现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22.
《金色笔记》是英国着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中莱辛对20世纪60年代的女性生存状态给予了充分的同情和关注。小说中描绘了传统女性和所谓的"自由女性"的不同生活状态。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感悟和反思揭示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的悲哀,她们在精神都难以避免的一步步走入痛苦的困境,最终也难以逃脱。  相似文献   
123.
郭思辰 《科教文汇》2009,(12):224-225
综观欧洲文学史,古希腊神话至20世纪的现代文学作品,都存在着“女神”和“女巫”两种女性类型。其中“女巫”类型产生在欧洲社会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是男权文化的直接产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极具影响的女性形象。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男性审美判断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体系中,表现“恶”的女巫形象,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否定性判断在文学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24.
学术界在对霍桑作品《红字》中的女主人翁海斯特·白兰的身份分析中,不乏对其女性主义的反叛精神予以肯定和赞扬。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群认为海斯特虽然具备了一些女性主义者的特质,但她不是一个彻底的女性主义者。海斯特对于父权制的反抗并不彻底,依旧妥协于宗教与社区的束缚。通过分析海斯特·白兰在各个阶段的行为,认为海斯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彻底的女性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5.
《收藏家》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处女作,小说的巨大成功使福尔斯一夜成名。小说讲述了男主人公克雷戈从收藏蝴蝶到收藏女性的故事,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探析这部作品中体现的男权统治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6.
刘箐  巨飞雷 《文教资料》2009,(15):82-83
女性主义理论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探索妇女在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原因,学术界的许多女性学者也一直在她们的文章和著作中寻找妇女受压迫的元凶,对此学术界存在多种解释,并引起广泛争论,本文对处于这一争论中心的父权制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7.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爱米丽从一个大家闺秀逐渐变为大逆不道的叛逆者,正是由于传统的父权制、清教思想等对妇女身心的压制,才导致了爱米丽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28.
《小镇畸人》是美国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说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女性形象。《〈小镇畸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这篇论文总结了书中出现的众多女性形象,对她们的不同特征加以分析,通过分析也揭示出作家对于女性生存的关心以及他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29.
论乔伊斯的女性观对其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论者认为乔伊斯是“厌女者”,其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评价。只要把乔伊斯置于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之中,考察他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所受同时代的作家的影响,并结合他的言论和作品来分析,便可看出他对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而且这种态度对其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0.
达蒙·加尔古特的《悦耳的猪叫声》再现了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白人女性的个体命运,同时又以个人历史书写的方式映射了南非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从囿于“女性奥秘”的家庭主妇,到打破“美貌神话”的独立女性,再到屈从父权体系的白人妇女,埃伦在父权制社会的妥协—抗争—妥协揭示了南非白人女性的生存困境。文章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探讨埃伦在种族隔离时期由遵从女性性别角色、重构女性身份认同到追寻自我归属的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