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1篇
教育   386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王安忆散文殊态异姿,特色鲜明。人物素描旨在深入开掘人性中的美学矿藏,且善于采用多维视角展示主人公复杂的性格底蕴。国内外记游描摹自然风光,评说纷繁世像,不乏深邃的历史意识。整体观之,各类佳篇均能体现坚实的哲学根柢,高雅的精神向度及脱俗的语言风貌,具备较高的认知价值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2.
时间:2007年5月8日 地点:上海大学新校区A602 主持:王晓明教授 形式:上海大学学生与王费忆座谈 王安忆:今天各位同学一定会向我提出很多问题,需要我来做些解释,那么我的解释也是我更加充分地来说明我的观点的一个机会,所以,我对今天下午的座谈会是抱有期望的。  相似文献   
33.
王安忆以大量女性隐秘性爱心理的书写,在"三恋"中探讨女性性心理。她揭示了中国女性性意识的觉醒,探讨了文明与女性性爱之间的关系,审视了女性性心理对女性生存的价值。"三恋"及王安忆以后的作品只是在做一些关于本能上的还原,展现女性性心理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关注女性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34.
白玲 《华章》2010,(11)
王安忆是以创作风格变化最多著称的当代作家,其创作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通过透视分析王安忆的创作历程,可从中梳理出其叙事风格转型的痕迹.  相似文献   
35.
谁是谁的过客——王安忆小说《月色撩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忆的新作<月色撩人>以全知的叙述角度,透析现代人的生活,探究人与人的关系,展现后现代生活的图景.小说试图重新界定叙事者的身份,叙述与阅读视角不断转换,以中性的视角,还原一个较为客观的物质的社会和人.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王安忆、施叔青作品进行精细研读,试图通过二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她们二入文学艺术的异同,从而分析张爱玲对王安忆、施叔青的影响,王安忆、施叔青对张爱玲艺术的传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37.
图书推荐     
流行文化和电视自诞生以来,就被指控是可憎又盲目的偷窥狂,是群众心灵的一种足以让入被催眠的强度,被投射回自身的疯狂表现。因此,窥视文化就是:一群失去联结、彼此陌生的观众,蜷缩在自己的黑暗住所,不安地等待"真相时刻"。(《我爱偷窥:为何爱上自我暴露和窥视他人》,[加拿大]霍尔·涅兹维奇著,黄玉华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年1月)  相似文献   
38.
书架     
文学艺术《明报·茶酒共和国》作者:黄苗子等版本:新星出版社2008年9月版定价:30.00元提要:42年前的1966年,金庸在香港创办了《明报月刊》杂志。如今这本杂志已在海内外知识分子心目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始终保持着独立自由的人文精神传统,其作者涵盖各文化领域的名家大师。但是由于发行区域的限制,这本杂志对于内地的大多数读者来说,却无缘见到。本书将香港《明报月刊》42年间的精华以及因时代局限而未能流布于内地的精彩篇章,首次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39.
从《长恨歌》到《遍地枭雄》中的性别叙述视角的迥异显示了十年来王安忆创作的又一重大变化,这种对象主体的更换与叙事态度的转变,标志了她近年来女性意识和女性问题写作的一次转向.  相似文献   
40.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启蒙时代》展现了“文革”期间一群中学生成长的心路历程。作家试图探求在这个近乎疯狂的年代里,滋润心灵之物的柔情所在以及生活的本真面目,从中突显理性启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