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882篇
科学研究   173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4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锡酸钠、硫酸钛和氨水为原料,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AER)为载体设计合成了SnO2/TiO2/AER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SEM及EDS分析等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金红石型SnO2和锐钛矿型TiO2的复合半导体负载于AER上.其中AER的用量为5 g、n(SnO32-)/n(Ti4+)=1∶4、反应温度为100℃时合成的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最高,达94.84%;且重复使用10次后仍然超过90%.  相似文献   
22.
对松叶蜂 diprion pini性信息素活性组分 3,7-二甲基 -2 -十三碳醇乙酸酯的全合成进行了研究 .以丙二酸二乙酯和 2 ,3-环氧丁烷为原料 ,分别合成了两个重要结构单元—— 2 -甲基 -1-辛烷基锂和 3,4-二甲基 -γ-丁内酯 .2 -甲基 -1-辛烷基锂与 3,4-二甲基 -γ-丁内酯反应 ,得到的酮醇再经黄鸣龙还原 ,得到 3,7-二甲基 -2 -十三碳醇 ,经酯化 ,得到 3,7-二甲基 -2 -十三碳醇乙酸酯  相似文献   
23.
钩藤总碱凝胶骨架片的研制及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制备钩藤总碱缓释片。以体外释放度实验研究了缓释片的释药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钩藤总碱凝胶骨架片的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其释放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HPMC、乳糖、微晶纤维素的用量,附加剂的调节和控制。  相似文献   
24.
炔烃水化成酮是有机合成中最基本的转化.本论文以四氟硼酸为催化剂,炔烃为反应底物,三氟乙醇(TFE)作溶剂,高效水化合成一系列甲基酮类化合物.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拓展了反应的底物,并提出了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25.
在303K和pH7.20的条件下,研究了N-甲基二乙醇胺-Ce(Ⅲ)配合物在表面活性剂CTAB和Brij35存在下对BNPP的催化水解作用。结果表明,N-甲基二乙醇胺-Ce(Ⅲ)配合物显著的催化BNPP水解作用。在303K和 pH7.20BNPP催化水解的表观一级速率常数为1.22×10-2S-1,是BNPP自发水解的1.09×109倍。接近天然酶的活性水平。表面活性剂CTAB和Brij35对BNPP水解有显著的影响,CTAB对BNPP的水解有禁阻作用,Brij35对BNPP的水解有显著的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26.
甲基橙制备实验的绿色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 甲基橙制备实验的现状 现行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关于甲基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大体相同,分为重氮化和偶合两大部分,重氮盐的制备是在100mL烧杯中进行,重氮盐的偶合反应也是在烧杯中进行,包括后续过程的结晶处理亦是在烧杯等敞开体系中进行,这种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当把亚硝酸钠和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往盐酸溶液中滴加时,由于生成的  相似文献   
27.
基于硫酸介质中,在溴化钾催化作用下,碘酸根氧化甲基橙褪色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碘的动力学光度法.结果表明,最大吸收波长为507 nm时,碘酸钾浓度在0~1.6 mg/L内呈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9.17×104L.mol-1cm-1.方法用于加碘盐中碘(V)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8.
《商洛学院学报》2016,(6):43-47
通过L16(44)正交实验,研究了膨胀石墨投加量、Cr(VI)初始浓度、温度、p H等对Cr(VI)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膨胀石墨吸附Cr(VI)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机理。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Cr(VI)初始浓度为40 mg·L-1,EG投加量为0.100 g,反应温度为30℃,p H值为3.0;膨胀石墨吸附Cr(VI)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结果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式,证明Cr(VI)主要以单分子层形式被吸附于膨胀石墨表面。  相似文献   
29.
从溶剂油中提取具有广泛用途的正庚烷,是现阶段经济有效的方法.根据该生产过程的特点,我们提出我国中小型石化企业生产正庚烷的可行性.研究比较各种分离方法,提出了用复合萃取分离法从120号溶剂油中分离出正庚烷并回收甲基环己烷的方案.  相似文献   
30.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RHF方法在6-31G(d)水平下,对吡啶类分子进行构型全优化,用优化得到的量化参数构建回归模型,预测吡啶类化合物的PKa值.实验结果表明用其模型预测的相关系数为0.9548、最大绝对误差为1.139、最小绝对误差为0.03、误差平方和为12.671.实验证明所构造的回归模型在预测吡啶类化合物的PKa值中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