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93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今日教育》2007,(12S):16-18
在这次校园集体舞推广中,胡鹰敏感地觉察到一丝变化:我们的教育不再狭隘地看待青春期男女生的交往,更加注重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这样的变化来自官方。这让胡鹰无比兴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2.
开学了,刚走进教室,眼前的一切让我沉默了:教室中间的走道变成了分割男女生的三八线。他们三五成团,或是谈笑或是下棋,还不亦乐乎孩子们都上六年级了,我愿意尊重他们。可象这样的三八线必定不利于班级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3.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成都市普通高校男女生学生参加体育健身的态度、时间、场所、消费、方式、动机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健身态度、健身时间、健身场所、健身方式和健身动机的选择上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4.
正为提高办学效益,搭建好竞争平台,让全体师生在平等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和学习,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为教师工作和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科学合理地编班和安排教师组合非常重要。此文结合我多年来参与学生编班与安排教师组合的实践,力图总结出编班和安排教师组合的一  相似文献   
105.
肖梅 《体育教学》2013,(12):30-31
初中男女生合班教学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安排,改变教学形式,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个人展示参与法、男女编组学习法、自主学练提高法、合作竞赛激励法、同项分组帮教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让男女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相似文献   
106.
目前,在不少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仍采用男女合班上课形式进行体育教学的情况下,教学比赛一般采用传统的男女混合编组比赛和男女生分别分组、分别比赛的组织方式,虽能收到一定的实效,但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进入角色慢,  相似文献   
107.
信守诺言     
在今天下午的体育课上,我组织五(6)班的同学进行了两场拔河比赛,其中一场是男女生混合组队,分成人数均等的两组,采用三局二胜制,比赛非常精彩、激烈,结果体育委员领衔的一组以一比二惜败。第二场比赛则是男女生分开,进行性别大战,由于特殊原因,有5位男生没到场,使本来男生就少的情况显得更为突出,现在男生12位,女生26位,比赛开始后,女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让男生兵败如山倒,见此情景,我和张峰老师也加入到男生一组,希望能改变一下他们不利的局势,但很快也以失败而告终,最后男生建议对方减去五人,女生也不甘示弱,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并要求输…  相似文献   
108.
农村中学男女生心理问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问卷法对一所中学的415名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它等10个因子对农村中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中学男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等四个因子上有轻度表现外,其余均处于较好水平.女生在10个因子中除其它外,其余的得分值均高于男生,其中农村中学男女生仅在抑郁、恐怖等两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9.
罗桂进 《班主任》2001,(3):33-35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的学校,学生的早恋问题是班主任都感到头痛的问题.我带的这个是文科班,文科班的特点就是爱好文学的人多,女生多,是早恋的"高发区".这个班男女生没什么界限,学生思想活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因而,这个班组建不久就有一部分学生尝试着帮我解放思想,提出了"早恋无害论",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对男女生交往表现出特别的敏感和好奇(周记里出现"夜探爱情角"系列).我意识到,要带好这个班,首先得处理好学生青春期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0.
蒋勇 《时代教育》2007,(8Z):96-96
国内外数学教育界曾经专门讨论过“性别与数学教育”的问题,有一些美国学者通过对部分小学老师的深入调查分析,认为数学学习上确实存在着性别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随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大,越是高认知水平的学习,男生的优秀就越明显。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的差异就更加明显。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感觉到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数学成绩好的女生始终占少数。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应该怎样解决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