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2篇
教育   138篇
科学研究   386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应用优选法确定地面花砖新配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材加工厂的石粉,石渣等废弃物为原料,应用优选法试验获得地面花砖基层用料(不含水量)配方,其质量比为水泥:石粉:碎石=1:2.4:2.6,用该配方生产的地面花砖经物理力学性能测试,其抗折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12.
结合一工程实例 ,对应用水泥注浆振冲碎石桩处理建筑软土地基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进行探讨 ,并对施工效果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513.
沥青碎石路面施工的关键是人员、材料、设备的合理配置。在施工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克服不良人为因素,注重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精心组织施工,才能铺筑出高质量路面。文章从沥青碎石路面施工全过程出发,阐述了实际施工中的工序和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514.
通过有关试验的分析对比,认为在水泥剂量受限制的情况下混合料的粗细程度、集料的质量、最大干密度的确定几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使室内试配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15.
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二灰碎石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可恢复机能,并从二灰碎石结构强度形成、强度可恢复机理、外掺剂对可恢复性规律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得出二灰碎石基层早期强度破坏后,可一定程度恢复的科学结论,并通过组织试验段验证实施。  相似文献   
516.
为了研究掺加橡胶粉或玻璃纤维对大粒径沥青碎石黏弹性能的影响,通过单轴静载蠕变试验,得到不同荷载和不同沥青用量下的大粒径沥青碎石应变-时间曲线,并采用Burger模型对其蠕变柔量进行表述,得出以下结论:当w(沥青)=3.3%时,掺有橡胶粉或玻璃纤维的大粒径沥青碎石性能最佳,相较于掺加玻璃纤维的大粒径沥青碎石,掺加橡胶粉的大粒径沥青碎石抵抗瞬时抗变形能力较弱,抵抗永久变形能力较强。随着荷载的增加,掺加玻璃纤维或橡胶粉的大粒径沥青碎石抵抗瞬时变形能力和永久变形能力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17.
干震碎石桩复合地基广泛应用于软弱地基加固,其承载力通常由单桩承载力和桩间土承载力复合而求得,在考虑桩间土承载力增强的同时,本文提出了基于标贯击数的改进的干震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18.
SBR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是由良好的级配矿料、SBR改性乳化沥青、填料、水及添加剂等组成。选用的材料及配合比均由实验室试验确定。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证实际生产所需的材料及材料配合比与实验室相符,实验室在做各项试验时必须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各项自然条件,如温度、水源等。  相似文献   
519.
沥青碎石混合料基层在济莱高速路上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申辉 《今日科苑》2007,(12):44-44
在良好的设计、生产配合比和施工条件下,沥青碎石混合料基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且能明显减缓路面裂纹,提高路面结构强度,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本文根据2006年济青辅线济莱高速公路的试验与施工情况,简要叙述沥青碎石混合料基层的试验、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20.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石屑或砂加水拌和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简称CFG桩),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与其它桩基相比,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工期短、质量容易控制、工程造价低廉等特点。实践证明,采用CFG桩可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同时还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从方案选定、施工过程、效果评价等方面出发来阐述该技术具有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