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0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赵淑桂 《甘肃教育》2011,(15):77-77
篆刻是一门集书法、绘画、雕刻为一体的古老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必修内容。但由于材料、工具、专业性强等因素,使得篆刻教学常常流于形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则探  相似文献   
102.
谢卫东 《现代教学》2011,(7):142-142
我校从2004年起便开展了“中华古诗词诵读”教育活动,实施“节日漫游’,{交本课程;2005年10月,经过深入研究,又确定了“篆刻文化”学校教育特色课程;2006年9月,确立了研究课题“民族精神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这一系列的活动与研究意在开发和利用“篆刻、诗词、民俗民族节日”等民族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3.
中国是世界"非遗"大国,浙江省则是中国"非遗"大省。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工科类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非常重视金石篆刻艺术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强调其与专业技术结合,尤其是与模具设计专业结合。由于领导重视,管理创新,举措得当,上下奋发,持之以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4.
篆刻是为大众普遍熟知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文化符号,它是贯穿于不同时代并融入不同时代精神和审美范式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文化元素。篆刻对今天平面设计的积极意义一方面源于将其作为民族符号而具有的标志性特征,如第29届奥运会标志——"中国印";另一方面在于篆刻艺术本身所蕴含的辩证思想和艺术魅力,这种文化与艺术的积淀对平面设计实为一大贡献,不论是方寸之间的形式本身还是其内部结构关系的丰富变化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财富,我们在理解篆刻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它的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5.
王展鹄     
【简介】王展鹄,江苏盐城人,供职于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书法作品曾获二十一世纪首届中国书画小作品大赛优秀奖、首届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展银奖、首届中国书画之星精品大展中青组铜奖、苏鲁豫皖二十一城市政协联合会书法联展一等奖,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入展提名,入展首届中  相似文献   
106.
刘心武 《档案天地》2010,(10):61-62
私下里,我有位年轻的朋友搞篆刻.原来。他是吴祖光和新凤霞的忘年交,如今,吴祖光、新凤霞夫妇都已仙去.这位搞篆刻的朋友居然已和我打了17年的交道。眼下.很多文坛人物的私人信息.都通过他传到了我的手里。其中,周汝昌先生也走了这一步。  相似文献   
107.
篆刻     
  相似文献   
108.
孔超 《收藏》2012,(18):108-109
曾应《收藏·趋势》之邀,几年前写过一篇关于收藏者雅集之趋势的文字。现在来看,这股雅集之风已经蔚然可观。今再受邀,开专栏著文字于《收藏·趋势》,在这样的当下,实感压力之大。从2000年迈入复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到毕业后艺术品拍卖行业跌跌撞撞的八年,自忖多多少少有些心得和感受,也愿意整理成文字与藏友分享。藏深似海,艺无止境,终其一  相似文献   
109.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博士点是全国第8个美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是我国东南地区培养两岸高级美术人才的重要基地。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李豫闽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兼区域文化与闽台民间美术研究方向导师,翁振新教授为中国古代画论与东南画风研究方向导师,朱以撒教授为闽台书法篆刻研究方向导师。  相似文献   
110.
蒋维崧先生以文字训诂学研究闻名于世,是当代著名汉语言文字学家。同时,他又精于书法、篆刻。他的金文,更以其特有的风格独步当代。他将数千年前充满金石气息的青铜器铭文,写成富有时代气息和书卷气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