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体育   17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孙金明  静隐 《精武》2005,(2):44-45
最近,介绍苗刀这一中华武林奇葩的文章在各种武术刊物中陆续刊登。弘扬中华武术文化,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本无可厚非。而借褒扬苗刀,为其披上神秘面纱的同时,趁机将中华武术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据为己有却实属不该。  相似文献   
12.
武德巍 《武当》2001,(12):59-60
  相似文献   
13.
江鸿 《精武》2006,(10):58-58
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它刀身修长,共五尺,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且可单、双手变换使用,临阵杀敌,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苗刀用以冲锋,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明代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擎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中华苗刀有一套完整的技法,它内涵丰富,结构严谨,技击性强,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实战性与锻炼价值。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人 《精武》2010,(6):44-45
苗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武术奇葩,近代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其造型奇特,用法奇妙,柄长尺许,刃长三尺开外,长度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临阵杀敌,双手握刀,凶猛凌厉,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  相似文献   
15.
郭瑞祥  马俊祥 《武当》2010,(10):10-13
中国第二历史裆案馆(南京)保存的一则《苗刀考证》上记载:“苗刀……两手持之。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迨明威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呆。斩将搴旗,赖此刀法,威镇华夏……。”  相似文献   
16.
郭铁良 《精武》2003,(8):50-50
苗刀源于何处,这是中国武术界议论已久且难以定论的一个问题。现在,曾任南京国术馆苗刀教官的著名武术家“郭燕子”郭长生之子、全国十大武术名师郭瑞祥,秉先父遗志,经考证做出“苗刀源自中国”的论定。  相似文献   
17.
谢志斌 《兰台世界》2014,(4):159-160
郭长生是近代在武术器械上成就卓越的人物,他师从剑术大师刘玉春,习得精湛的苗刀技术,在张之江创办的中央国术馆内传授苗刀,在国内多次武术比赛上他和他的徒弟多次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8.
郭长生是近代在武术器械上成就卓越的人物,他师从剑术大师刘玉春,习得精湛的苗刀技术,在张之江创办的中央国术馆内传授苗刀,在国内多次武术比赛上他和他的徒弟多次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9.
王勃生 《精武》2010,(6):66-68
闫永发在《缅怀刘景云先生》(以下简称《缅》文)一文中,重点叙述了刘景云先生真传绝技“双手刀之连环十六刀法”,并引经据典,以证其刀名势法为明时原传。对此刀势法,世人未得一见,余不妄加评说。但以闫《缅》文述系刘玉春先辈受自桑园谢晋汾之刀法,应为现沧州通臂拳门内传习“苗刀”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