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1710篇
科学研究   35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83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43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否定非法证据证据能力,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反映出国家的刑事诉讼价值理念,表现了国家在依法打击犯罪与保障公民权利之间的理性权衡。因此,根据我国的现实司法状况和建设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需要,合理地界定非法证据和适用排除规则,对于我国的现代民主法治进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2.
行政行为在证据法上的问题,主要是其在诉讼中能否被采纳为证据及其证据的价值问题,也就是它作为证据的可接受性与证据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从非法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但又具有程序违法性的证据入手,提出了司法中对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上面临多重价值冲突。制定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必须在综合政治民主、经济水平、犯罪状况、法律传统、刑事政策及价值取向和公民权利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作出符合国家及社会需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44.
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公诉案件审判过程中,法官对控辩双方所提出的证据出现疑问,要休庭进行调查核实.此"调查权"是法官的"自向证明",是审判职权的积极运用.目前来看,法官该权力的行使有一定的必要性,是我国当前刑事诉讼模式的要求,实体公正的体现;但同时也要在调查目的、条件、时间、方式、手段等方面做严格限制,法官要明确此调查仅为裁判职权的例外,是在用尽庭上调查证据的一切手段后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5.
证据按证明方法的的不同 ,区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在许多复杂的案件中 ,往往是从搜集间接证据着手 ,尔后才取得直接证据。本文概括了间接证据的优点及作用 ,并进一步研究运用间接证据这一规则 ,使其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6.
证人是否必须出庭,各国法律规定尽管不一,但其基本精神都是证人应该出庭。在刑事审判实务中,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做法有诸多差异。中国的刑事诉讼法关于证人出庭问题的规定尚有诸多歧义之处,而在中国的刑事审判实践中证人不出庭则是常态。文章分析了证人出庭与否其背后隐含的文化传统及法制背景的差异,并从理论和实务两个角度,提出了对证人出庭及相关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
教养的证据     
教养,我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热爱大自然。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  相似文献   
48.
在中国古代西周刑事诉讼中,盟誓不再作为诉讼证据,诉讼制度中的神明裁判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神明裁判的消失源于中国古人对于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来判断案件事实真相的肯定和信服,并将这种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发现真相的能力赋予了当权的官吏。与中国诉讼制度相比,欧陆诸国神明裁判消失至少晚了将近两千年,之后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证据制度,建立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中、欧诉讼制度在神明裁判消失后的发展中之所以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所体现的理念就是对于法官的信任与否。  相似文献   
49.
一、真正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化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过程主要有以下8个要素组成: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订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相似文献   
50.
一、理论魅力 思想政治课同理论知识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必须讲理.用逻辑力量征服人。马克思有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具有理论魅力。任何深刻的理论都不是枯燥的杂文和现成的结论,而是三个理论的高度统一性:①历史的兼容性;②同时的涵容性;③逻辑的展开性。上述三性的有机统一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的弄虚作假的证据来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