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7篇
教育   3971篇
科学研究   67篇
体育   169篇
综合类   9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866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课程目标的定义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自2003年3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公布后,全国各地先后...  相似文献   
42.
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以“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为原则的,让学生走出为学习而学习的窘境,变枯燥、乏味的求知为积极、丰富的乐学;使教师摆脱为教书而教书的尴尬.化讲解、传授的传统身份为合作、探究的学习伙伴。使新课程标准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达到学生乐学、爱学,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教师乐教、爱教,关爱学生、丰富生活的共同的学习和生活的意愿。  相似文献   
43.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实行综合考试。在科综合条件下,高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越来越突出。如何进行高考历史有效的备考复习?经过总结多年备考复习的得失,2004年高考备考复习选择了异步教学法进行,经过一年的实践,在2004年的高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44.
陈锦华 《科学教育》2005,11(6):16-17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目标在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等五方面进行了内容创新。  相似文献   
45.
李亮 《今日教育》2004,(2):43-44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介入到有意义地接受式的学科课程当中的学习方式。重庆市育才中学经过三年来艰苦实践和探索,紧紧抓住四个环节,探索提炼出了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主题式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6.
在国际化、向终身教育体系过渡、多样化、信息化和重视人格化等教育改革“五项原则”指导下,日本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呈现出重视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着眼学生“生存能力”培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道德、重视培养学生国际意识等特点。  相似文献   
47.
本教学设计力图用直观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节约课堂时间,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师生互动,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48.
《教书育人》2005,(1):32-32
1.开放、生成的课程本质观。伴随着知识本质观的现代转型,课程本质观必然要发生变化。新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内在性、动态性、开放性、生成性、视课程为开放、动态、生成的知识系统。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是教学领域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动事件,是师生基于教材文本相互交流,对话所产生的意义、价值,是知识、情感、个性、素质持续不断的生成。  相似文献   
49.
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编排体例和结构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重点的口语交际课是应时而生的专项课程,它以灵活、生动、有趣的形式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把语文与生活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特点之一:工具性。该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具体内容、组织形式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与时俱进,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50.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变化太大、新理念太多 ,为了帮助广大一线教师尽快转变观念 ,投入到课改实践中去 ,笔者通过翻阅大量资料和实践反思 ,对部分教育因素或行为在课改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列表比较。尽管列表还不够科学 ,里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但其终归对广大教师尽快地了解和把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有一定作用。比较结果见下表 :项 目课改前课改后述 评课程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本位、学科本位 )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课程管理 主要课程实行国家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