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9篇
教育   576篇
科学研究   43篇
体育   736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雀鲷,顾名思义,因其习性近似.麻雀喧闹不休而得名,大多成群结队分布于近岸珊瑚岩石、港口、防波堤以及海水养殖网箱周围水域。目前有记录的雀鲷已达二十余种,其形体很容易辨认,体侧扁如鲷且嘴小,形状如椭圆,身体上多有横向花纹,也有的全身为褐青色的。它们在海洋鱼类中属“小个子”,其成  相似文献   
12.
张洪国 《武当》2004,(2):38-40
拳谚日:远用脚踢,近用肘膝。膝和脚为腿部的两大进攻武器。膝法宜近身撞击,脚法宜中远距离攻击,膝法和脚法可组合诸多连环腿法。具有动作简练,快似疾风,攻势凌厉的特点。现整理出膝脚连杀十二招,供腿技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和式太极拳由清末武术家和兆元(1810~1890)创编,素有“三合一”拳架之称,即拳架、推手、散手三者有机结合。拳架如老梅之枝,质朴无华,却技击性极强,招招蕴涵搏击之意,势势技法鲜明。与人交手时沾连粘随,随曲就伸,舍己从人,轻灵之间“听”得准对方虚实、轻重、攻击之意,引劲落空,在得机得势之间,柔化刚发对手于  相似文献   
14.
15.
掷实心球动作实质上是投掷动作中最后用力的后一部分,即从“满弓”开始完成动作,因此,关于动作要领及其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查找投掷教材即可。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头的作用,其实学生投掷中的许多错误也都与头有关。   一、投掷理论分析头的作用   投掷理论指出,头在投掷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肌肉的拉紧与放松,并有助于身体的平衡和完成超越器械,推球前的抬头有助于提高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   二、准备姿势时头的动作及其作用   投掷实心球动作是从“满弓”开始。此时,头的动作应该是充分后仰,这有利于“满弓”更加充…  相似文献   
16.
17.
舒红云 《武当》2001,(1):34-35
身法运动的意义身法运动又称之为身法轨迹或脊椎运动。脊椎运动在拳学发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就有“力由脊发”的精辟论述。但是许多人对脊椎发力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对脊椎发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今,轨迹拳学把脊椎的运动规律和方法明明白白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使脊椎运动成为人人可以从理论上讲得清,在实践中用得上的技术。从而使拳学运动更加趋于完美。脊椎发力通常称之为身腰发力,身腰发力历来是拳学界的首要机密,诸如寸拳、寸劲、穿透力、贴身发力、抖飞人等等这些令人神往的功夫,无不得益于身腰的瞬间一抖。  相似文献   
18.
张雨泽 《精武》2005,(5):16-17
习武自卫一道,起初则举手投足不逾规矩,继而求以心意出招,至武艺初成,则行动坐卧之间攻守自如,皆可随心所欲。本文为您介绍——  相似文献   
19.
燕尾单刀     
“燕尾单刀”是南派少林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武术套路,相传为宋时武松所传。因其刀风凌厉,气势勇猛,辗转灵活且裹身进退潇洒自如;充分显示了刀法吞吐沉浮,雷厉风行,刀走黑的风格,所以深得武术界同仁喜爱。清末明初,该刀法在古城金陵武术界十分盛行,长江中下游一代流传也甚广,至今江南老一辈武术名家中,深谙此技者仍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20.
狄兆龙 《武当》2005,(8):57-58
今年是一代八卦掌大师狄兆龙先生谢世三周年,特发先生生前文章一篇,以示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