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9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陆本瑞 《出版史料》2012,(1):14-22,2
二十六年前,在香港举办的“中国书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舆论普遍认为这是香港开埠以来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文化盛会。回想当时书展的热烈场景和轰动效应,至今仍历历在目。这次书展不仅为内地和香港搭起了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桥梁,而且对推动全国书展的兴起开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32.
龙传永 《新闻窗》2012,(3):83-84
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是个大问题、老问题,也是个难解决的问题。不讲真实性的新闻不时在一些媒体报道中或多或少地暴露出来,依我之见,原因有三:一是责任心不强;二是为谋求轰动效应而炒作;三是追求上稿率。  相似文献   
33.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学格局发生变化,“纯文学”逐渐成为高雅文化的象征。路遥小说从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持续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给新世纪文学以启示:文学的边缘化并不意味着文学的“死亡”;文学依然可以吸引并感动读者,并从中获得精神慰藉和力量,得到精神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34.
大事件、大场景确实能吸引人们的眼光,引起轰动效应,但是生活中真正感人肺腑,令人刻骨铭心。让人产生心灵震撼的往往是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话、一蹙眉、一举手、一投足、一瞬间。那些如“水珠”般的生活细节所蕴藏的力量是无穷的。  相似文献   
35.
引退棋     
《围棋天地》2020,(2):25-25
2019年11月9日,韩国传奇棋士李世石突然向韩国棋院提出辞职申请,在世界棋坛引发轩然大波。12天之后,李世石宣布将与韩国围棋AI韩豆下受两子升降三番棋,作为26年职业生涯的引退棋,更是带来地震般的轰动效应。一时间,就连10月末朴廷桓和申真谓会师LG杯决赛的新闻,在韩国棋界都显得黯然失色了。  相似文献   
36.
NBA前规则     
科比、詹姆斯、库里、杜兰特,这些名噪一方的NBA球星们都是联盟的票房保障,只要他们的名字一出现,球迷们马上就会热血沸腾。这些球星之所以广为人知、被人崇拜,是因为他们在NBA取得了其他球员难以企及的荣誉。在成名之后,这些球员在进入NBA之前的故事才广为人知,我们这才了解,原来这些家伙早就在各自的领域形成轰动效应了。如果NBA想要寻找下一批有希望救市的球员,不妨看看下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37.
目前我国体育存在着“区域性不平衡”和“结构性不平衡”。这主要是我国东部和西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显著差异在体育上的反映。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对体育的优化选择,是竞技体育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现阶段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合理超越不足为奇。体育的深化改革必须从转变体委职能;改变一刀切;良性循环;人材合理流动四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8.
所谓新闻报道策划,即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媒体通过整合新闻资源.在某个时段中就同一重大主题密集地推出互相支撑的、连贯的新闻报道,形成多体裁、多角度、多形式的集群式报道气势,激发起社会的轰动效应,达到既定的报道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39.
2007,假新闻泛滥的五大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嘉 《视听界》2008,(1):98
一、片面追求轰动效果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就采用最方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发表有炒作价值的新闻。这些新闻多是追求轰动效应、争奇猎怪之作。有不少假新闻,记者和编辑只要多花点工夫核实一下,很容易发现漏洞,但是出于“抢新闻”的考虑,宁愿先登出来再去追踪求证。比如,《美国枪击32名大学生案凶手为中国人》的假新闻。去年4月16日,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发生,第二天中国新闻网发布来自纽约的消息,称“发生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特大枪案凶嫌身份初步认定:  相似文献   
40.
<正>如同许多惊天动地的新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失去轰动效应一样,曾经十分引人关注的"鲁迅稿酬案"现在也被人们淡忘了。当初,这起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稿酬官司,曾引起海内外的瞩目,社会上的流言沸沸扬扬,媒体上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