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1篇
教育   209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46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李白剔骨葬友的宗教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文献Ф 176《佛顶尊胜洗骨变胜灵验别行法》以及相关的道教灵宝经典 ,特别是李白自己的《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清楚地表明 :诗人剔骨葬友的宗教根源极可能在于盛唐密教之佛顶尊胜信仰和道教救冥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83.
汉代的亭与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界对汉代的亭、邮的认识存在分歧,笔者根据近年一些新资料认为:(1)汉代的亭并不隶属于乡,其性质是禁盗贼,和掌管民政的乡里不同,和乡是平行关系;(2)邮在西汉时是地方上的文书传送体系中的一种机构,东汉人以为西汉时邮被置取代是没有根据的;(3)汉代的驿,主要指传递文书,信件的驿马,驿成为驿站当在汉以后。  相似文献   
84.
汉代文书传递机构主要有邮、驿、置等,邮在秦至汉初为传递紧急事务文书,西汉中后期为驿所取代,西汉末年至东汉则为“置”的附属机构,主要传递普通文书。“骑置”为驿服务并不承担传递文书的任务,驿取代邮传递紧急事务文书。  相似文献   
85.
中国近世的通常观念中对于乐府体的认识很模糊,特别是唐代乐府诗有怎样的样式特征是一个难题。以日本松浦友久教授的乐府研究为中心,可以从叙事学的角度重新考察唐代乐府诗的三种艺术表现功能。分别为:对乐曲的联想;观察视点的第三人称化,场面的客体化;表现意图的未完结化。其中“观察视点的第三人称化”以西洋叙事学中“叙事视角”以及“人称”等角度为出发点,提出唐代乐府诗中存在的“客体化”以及“第三人称化”的特征。此观点不仅对唐代乐府诗的理解具有参考价值,对唐诗英译等方面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6.
本刊讯1月21日,适逢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在上海邮政博物馆中庭隆重举行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园》邮票首发式暨上海市青少年迎世博书信文化展、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邮政与世博同行"誓师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世博事务协调局的领导以及《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干部职工强化服务理念,立足全局发展,突出重点任务,誓与世博齐飞。  相似文献   
87.
元青花,近些年几乎成为天价、疯狂、神秘、困扰的代名词,每一件元青花的得失真伪,无不紧紧地牵劝着藏友的神经。今偶有心得,略谈一己管见。  相似文献   
88.
谁给我邮     
你想象过自己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吗?一大块奶油蛋糕.一双溜冰鞋,一只洋娃娃。一个变形金刚,一辆小赛车……我也是这样想象我10岁生日的。  相似文献   
89.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誉为"教育学"的雏形。其教学思想对我国现代大学教学有许多值得继承、借鉴之处。在分析现代大学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现状后,得出《学记》中"论学取友"思想对现代大学教学中师生、生生关系的启示是:充分体现师生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和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共事能力。  相似文献   
90.
降魔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门。佛教弘扬这一观念的载体有多种,其中就包括降魔变文和檄魔文。相对于敦煌降魔变文,檄魔文较少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经过详细的文献考辨认为,《弘明集》卷14《檄魔文》之作者当为十六国时期的释道安,《广弘明集》卷29《平心露布文》的作者是唐初沙门行友。这些檄魔文是研究东晋南北朝以至唐初佛教文化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