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2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41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独创天下第一剑法入围:玄铁剑法、六脉神剑、独孤九剑 入围理由:玄铁剑法,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以重胜轻,以拙胜巧。借浑厚内力,仅一招挺剑直刺,逼退天下英雄。杨过凭此于重阳宫前连败西域六大高手。  相似文献   
102.
《当代学生》2016,(Z1):128
文化老街官方认证资深店小二:2016年1月,"文化老街"正式"开门营业"。不知各位看官在老街游览一番之后,有何等收获和感受呢?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你们的关注将会使老街更加生机勃发、红红火火!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到了老街您要是"光看不练",也成不了"真把式"哦。为了给各位看官的游览助兴,也为了让大家的传统文化功力"更上层楼",小二在这里为各位精心准备了"新年礼包"——传统文化大  相似文献   
103.
104.
试论金庸、余秋雨和王朔创作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庸、余秋雨和王朔的创作虽然显示了不同的创作倾向,但都具有媚的品格和受众面广大、超越一般通俗文学趣味的特点;三人的创作无法简单地归之于高雅艺术或大众文化,而且在今天区分三人创作的雅俗已经失去意义,应该重视的是他们这类当代的大众性创作所具有的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105.
作为武侠小说大家的金庸和古龙都表现出对人性的关注,但金庸侧重于人的社会性存在,将人的理智感,道德感视为人性的基础,体现了对集团(国家和民族)的关注,古龙则偏重于人的生物性存在,重视个体特征及个性生命的欢悦,侧重于描写人类的欲望,本能。这种不同是由作家对西方文化借鉴程度的差异,对历史与现实的不同取向以及作家个性差异等原因造成的。另外,金庸的文本中还表现出了一种对侠客的悲剧意识,显示出侠客心路历程的姜怆与无奈。  相似文献   
106.
从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热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大陆解放,香港市民阶层急骤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从“写武侠”到“反武侠”经历了一个否定“自己”的文化心态演变过程,同时在创作中表现了许多新的文化观念,使武侠小说不俗脱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武侠小说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个品类,它可以与文学共存,但“武侠小说热”却不是文学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不可能走向永恒。因此,金庸“挂刀封笔”,是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107.
如今哪怕是大字识不了几个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手头床边都可以摆上一本金庸先生的大作以供随时翻阅,而除了那些吃研究饭的专家学者或靠耍嘴皮子传道授业谋生的教书先生,则大概很少有人喜欢阅读鲁迅的作品了。今年秋季,我们的“首善之区”北京,在其新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已经删去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代之以金庸先生的《雪山飞狐》,据说理由是因为鲁迅小说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过于“沉重”,其背景、气氛过于灰暗阴晦;  相似文献   
108.
通俗小说比高雅小说更符合小说的本旨.港台武侠小说三大家的武侠小说具备通俗小说的特色情节曲折、构思巧妙、悬念层出不穷、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从悲壮美、悲愤美、悲悯美和悲喜美四个方面论述了金庸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悲剧美。指出悲剧美在金庸作品中最具有震撼力,最能牵动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110.
阿紫是金庸小说中独树一帜的女性形象。她没有道德感,诡诈精灵、心狠手辣。这种性格的形成完全取决于她所生存的环境。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形象深刻揭示生命个体自身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双重矛盾。表达了作者深沉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