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9篇
  免费   1篇
教育   78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80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信不信由你,三张照片,三段极短的说明文字,能改变一个集邮者所走的道路,能影响一个集邮者一生努力的方向。这三张照片和三段说明的主人公就是钟笑炉先生,这个深受影响的集邮者就是我。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52.
4月29日下午,本刊邀请了本市5位参与“月月有奖读刊活动”的读者代表在上海集邮大楼7楼会议室现场见证本刊举行的年度抽奖活动。 本轮活动有资格进人2002年度抽奖活动的读者分布面较广,有28个省、市、自治区,参与人数较多,反映这项活动深受读者欢迎。5位读者代表当众抽奖,获奖名单揭晓如下:-一、大奖1名:(奖价值1000元邮品) 蒋夫华(江西)」二、幸运奖10名:(各奖价值100元邮品) 梁祀林(上海)杨作平(安徽) 韩二陵(上厂海)须祖兴(浙江) 翁麒(上海)陈伟坚(辽宁) 刘元杰(黑龙江)王敬华(河湘) 胡刘保(陕西)蔡永华(安徽)三、参与奖100名:(各奖…  相似文献   
53.
马坤善 《中国集邮》2001,(11):21-21
近年来个性化邮票风靡世界,先后有澳大利亚、新加坡及欧洲一些国家陆续推出了个性化邮票。日本在8月1日东京举办的世界邮展上也推出了个性化邮票。我国也在《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邮票发行时推出了个性化服务邮品,名相声演员牛群担任了集邮业务形象大使,他的形象出现在邮票的附票上。  相似文献   
54.
《中国集邮》(英)从1982年1月创刊到1992年12月止,共出版64期。1985年春,原中国集邮出版社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合并,《中国集邮》杂志转归邮电出版社领导。到1987年底,中国邮票总公司在经济上停止了对《中国集邮》杂志的支持,全部费用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承担。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集邮》进入了一个极为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55.
56.
2001年春季,京沪等几个大城市邮市曾火爆一时,有的记即以“井喷”这种耸人听闻的字样加以报道,似乎“邮市的春天”(像1997年那样)又来临了,邮商们赚大钱、做暴发户的机会又到了。殊不知,不过月余,迅即泡沫散去、尘埃落定,“井喷”短命结束,于是就有人唉叹“邮市顽疾”难治,纷纷开出新药方。其实,“井喷”的短命是意料中事,决非偶然,根本病症在于邮市操作不符合客观规律,一直在误区中挣扎,不是让邮市服务于集邮活动的需要,而是竭力张扬“邮市左右集邮”的片面个性,其结果必然如此,我以为,其中最主要的误区如下:  相似文献   
57.
刘思泽 《收藏》2001,(2):64-66
1991年1月国际集邮联将税票作为一个专门的类别,允许参加邮展竞赛,使税票的集藏者和研究者急剧增多,印花税票在收藏品市场的交易也日趋活跃。民国14年“木板印花壹角大票”(以下简称“大票”),在1991即被收藏者所重视,有关“大票”的论述文章不断在上海、北京、天津、香港等地发表。近期税票专著也把该票作为重要的内容列入。  相似文献   
58.
集邮博览)2001年第3、4期上,刊登了徐冶敏先生发表的《谈纪念邮戳与纪念戳之别》(上、下),笔颇有感受。  相似文献   
59.
陈利敏 《中国集邮》2001,(11):42-42
9月21日出版的《中国集邮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明年新邮会给你带来新惊喜》,看了以后惊喜不小。  相似文献   
60.
不久就是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的喜庆纪念日了,热烈庆贺北京市集邮协会走过了20个春秋!二十年来北京协会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有力地推进了北京市、乃至全国的集邮事业健康发展,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批集邮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