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9篇
教育   367篇
科学研究   415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71.
Since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the national objective of India and Brazil has been to develop industrial capabilities in essential sectors such as pharmaceuticals. At the outset they shared some common features: a considerable period of lax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gimes, a large internal market and a reasonably strong cadre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However, over sixty years, India has had much more success in building indigenous capabilities in pharmaceuticals than Brazil, at least to date. Why? In exploring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we show that in both countries the design of State policy played a crucial role and the endogenous responses in the national system of innovation consisted of two parts. On the one hand, most of the time, the predicted and desired outcome was partially realized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ere invariably, other unpredicted responses that emerged. The latter unexpected elements, which were specific to the two countries, pushed them along distinctive trajectories.  相似文献   
72.
《普罗米修斯》2012,30(3):221-228

Interpersonal and media storytelling were crucial to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bout the September 11 tragedies. The storytelling processes through which urban residents are transformed into members of a broader community are illustrated by their connections to media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neighborhood discussions and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after September 11.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how a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approach contributes to understanding participation in civil society after September 11.  相似文献   
73.
工业污染防治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利用2001~2010年工业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投资等相关数据过对福建省近年来工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情况及其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主要工业污染物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仍有增长的趋势,且去除效率仍比较低下;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重点已经由工业废水转向工业废气;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少数几个工业行业占据着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污染治理投资的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灾害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以往的研究多采用传统的技术经济方法评估灾害对某一产业或某一地区带来的直接损失,对评估灾害综合损失(包含间接损失)的研究较少。在列昂捷夫技术系数矩阵的基础上,借鉴了Haimes、Santos等人的方法,充分考虑产业经济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的技术经济关联性,提出了灾害影响的综合评估模型。以我国2008年度的气象灾害为例,分别计算了静、动态情形下的灾害综合影响值,筛选了对灾害较为敏感的产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如根据灾害的关联影响构建新的灾后捐赠机制,灾后应加快受损方的设备、工艺和技术等的更新速度,借助技术进步减少灾害的综合损失等。  相似文献   
75.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是提高科技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在分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整合利用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应及时建立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影响力评价体系。论述了影响力评价的内涵、目的、基础和方法;以研究实验基地及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为对象,建立了一套科技资源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测算方法。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6.
关于山东工业推进产业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进产业转移是落实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特色发展和差异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已启动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的编制工作。本文就山东工业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布局、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现阶段山东工业推进产业转移的意义、基本方向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7.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经济波动同步性日益显现。本文分析中国与世界经济协动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各因素间的内生关系。用联立方程检验1992—2008年中国与39个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结果表明:贸易密度、金融一体化(直接投资强度和贷款利率相关性)、产业相似度对经济协动性影响为正;但现有不考虑各因素内生关系的研究中贸易密度的作用被高估,产业结构相似度的直接和间接作用被低估;中国与亚洲国家经济协动性为负,在贷款利率相关性高的条件下,产业结构越相似面临共同冲击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78.
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有重要影响。通过基于产业集群的投入政策加强对产业集群的支持有助于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保增长促发展。本文探讨了基于产业集群的投入政策在国内外的现状,认为区域政策、产业政策的重点应转向基于产业集群的投入政策,重点是建立基于产业集群的多层次的财政和金融投入体系;完善集群产业基础设施,特别是集群类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和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7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衰退和失业加剧,并使全球经济面临严重危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温州民营出口企业经济增幅缓慢,但同时也给温州民营出口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抓住机遇,积极促进温州民营出口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培育自身品牌和核心竞争力,重视产业和产品质量升级,谋求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桂林市各区县发展的情况进行判断,认识了临桂在桂林所处的相对发展水平,并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比分析了1999-2007年桂林市区与临桂的产业与三次产业明细结构优劣、各产业增长态势。根据新时期桂林新老城区功能转移的战略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临桂三次产业科学合理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