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2篇
教育   858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68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INTRODUCTIONIntheManifestooftheCommunistParty,MarxandEnglesdeclared :“Inplaceoftheoldbourgeoissociety ,withitsclassesandclassan tagonisms,weshallhaveanassociation ,inwhichthefreedevelopmentofeachisthecondi tionforthefreedevelopmentofall”(Marx&En gels ,1 984 ) .…  相似文献   
102.
该文在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基础上得出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这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指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差异性,特别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最后得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以"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进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又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3.
In this response we address some of the significant issues that Tony Brown raised in his analysis and critique of the Special Issue of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on “Semiotic perspective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Sáenz-Ludlow & Presmeg,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61(1–2), 2006). Among these issues are conceptualizations of subjectivity and the notion that particular readings of Peircean and Vygotskian semiotics may limit the ways that authors define key actors or element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namely students, teachers and the nature of mathematics. To deepen the conversation, we comment on Brown’s approach and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apparatus of Jacques Lacan that informs Brown’s discourse. We show some of the intrinsic limitations of the Lacanian idea of subjectivity that permeates Brown’s insightful analysis and conclude with a suggestion about some possible lines of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Luis RadfordEmail:
  相似文献   
104.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过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第一次明确地把实践的观点作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分界限,指出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在于它不理解实践活动的伟大意义。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正确解决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5.
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去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研究很多,但大多局限于经典作家已有的经论上,笔认为。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最初论证,不是从无产阶级的处境开始然后寻找无产阶级解放的途径,而是以德古典哲学的人本主义和民化理论为依据,从人怎样获得解放的问题开始,进而在探求人的解放中发现了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只有对无产阶级进行纵向理论分析,即探讨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的全面论证的过程,才能对当代无产阶级的理论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6.
马克思的社会跨越发展理论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对社会发展如何进行跨越的问题在国内学术界中众说不一。本试图通过对马克思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探讨,从而达到更加完整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人类社会跨越发展的形式与条件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7.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天,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他分析世界历史时代的方法,仍然是我们认识、分析全球化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全球化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格局没有改变.与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相伴随的是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政治、文化领域中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紧张关系很可能会长期存在,并在民族国家地位问题上形成焦点.  相似文献   
108.
马克思恩格斯是通过人的活动及其目的性来揭示人的生存特性的。目的性,是事物活动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意向性特征。自然界发展到有机物就开始具有目的性活动特征,但有机物只具有自然合目的性,只有人才具有自觉的有意识的目的性活动特征。人的活动及其目的体现出人的存在状态。人的活动目的根源于人的需要,具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既有功利目的又有超功利目的,既有现实目的又有终极目的,既有外在目的又有内在目的。自然合目的活动,如基本的生理活动表现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呈现出自然人状态;功利性目的的生产劳动,如工人、农民的工作等表现出人的社会属性,呈现出社会人状态;超功利性目的的审美、艺术、体育、旅游等自我实现活动表现出人的精神属性,呈现出文化人状态。自然合目的性活动的自然人状态是人生而具有的先天既定的已有状态;功利性目的生产劳动的社会人状态是人后天学文化受教育的现实存在状态;超功利性的审美、艺术、体育、旅游等自我实现的文化人状态是人趋向的理想状态。三种活动目的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人的现实存在。因此,人的本质不是既定的已是,而是现实的生成,是通过社会生产劳动不断变化生成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把社会性看成人的本质属性,其根本特征是“自由自觉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人的现实的功利目的就是当下人的物质存在,但人之为人在于除此之外,还有超功利的终极目的。人的本质的自我实现活动是人超功利的终极目的和内在目的,表现为人的理想和追求等精神属性。  相似文献   
109.
马克思民族殖民地问题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它产生、形成于垄断前的资本主义时期,对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世界反帝反霸反殖斗争有重要意义。依据这一思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实际,揭示出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根源,指出了在中国消灭殖民统治的根本途径;正确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创造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结合国际形势发展,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指出了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是反帝反霸反殖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10.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分析和预测始终贯彻着扬弃的观点,即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对于扬弃的含义应该从哲学意义而不应从普通意义上理解。用马克思的扬弃观透视当代资本主义,必然会发现当代资本主义自我扬弃是迫于外界压力的消极扬弃过程,其发展趋势是接近而不是远离社会主义。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论断并没有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