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408篇
科学研究   3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1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由于传统的LCD具有显示角度过小等缺点,设计了OLE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显示控制电路,采用周立功开发的T2387I工控模块为处理器,加上外围电路对256×64点阵,具有16级灰度的单色OLED显示进行控制,并用可控的电源芯片实现对OLED的上下电顺序控制。通过字模提取软件提取所需显示汉字的字模数据,采用C语言编程实现OLED的显示。  相似文献   
32.
一些电视文化节目一味追求高端大气严肃,但因不接地气,远离市场,很多节目不得不黯然退场.《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强调文化的大众性,将文化内容和娱乐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开拓了文化节目的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33.
以《说文》中与“天、地、人”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崇数、敬天、厚地、尊人、尚德等角度探讨了中国先民的全息意识,发现中国先民的三才全息意识具有丰富性、和谐性、系统性。一部天地人合一的历程其实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参通天地、以人为本的全息文化史。  相似文献   
34.
杜定友访日开启中日图书馆学双向交流的“鯻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中日图书馆界的交流基本上以中国学习日本为主,1926年夏杜定友访日向日本图书馆界展示了中国图书馆学家的风采,以间宫不二雄为首的日本图书馆界,不仅全盘接受了杜定友首创的由“图书馆”三字简写而成的新字“鯻”,而且先后创办以《鯻》和《鯻研究》命名的图书馆学期刊,在为日本图书馆界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的同时,积极开展与中国图书馆界的学术交流,从此中日图书馆学实现了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35.
第22届男篮亚锦赛中国男篮攻防能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队在第22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上个人及全队技术统计指标,分析个人攻防能力与全队攻防特点;并运用RSR(秩和比)对全队攻防能力进行评价,为定量评价篮球攻防能力和我国篮球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6.
高校人文精神的丧失,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欣赏诗文对于培养大学生道德修养、审美观念和加强专业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中可以开设诗文修养课,根据其特点,对课程的内容、开课方式、考核方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实践,以提高大学生修养,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通过对最新排球规则的研究和世界男排诸强队扣球技术的透视 ,指出新规则实行后 ,排球扣球技术的发展趋势应是占有网上高度和后排进攻。  相似文献   
38.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奥运会亚洲区女手资格赛,中国队与日、韩两队的形态指标、攻防能力、受罚指标等作比较分析,探寻中国队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与日、韩两队相比,存在队伍结构"大型化"的缺陷;"快速、准确"的战术风格与"顽强拼搏精神"缺失。中国队及时解决上述问题,并在融合世界竞技手球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尽快形成自身的特点和风格,才有望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9.
基于字形演变知识库的甲骨文辅助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字符号观的指导下,甲骨文考释的主要方向应为"以形为主",厘清字形的演变。本文以字形演变规律为基础,将规律数字化,建立字形演变知识库,探讨基于字形演变的计算机辅助考释的方法,开发了辅助考释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40.
林斤澜是少数的可以成功横跨十七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老作家,愈到晚年,林斤澜的创作愈是老到。正是由于温州地域文化和方言的进入,令林斤澜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小说创作得以别开生面,《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是林斤澜最具地域特色的作品。正如汪曾祺所概括的那样:和许多人一样,林斤澜在新时期前的文学写作,像是说着别人的话,用别人也用的方法写作。从《矮凳桥风情》开始,他才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叙述方式,于是也有了真正的林斤澜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