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4373篇
科学研究   219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418篇
综合类   38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9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442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做数学”的目的最终是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化”。“做数学”的实质是把重点从“教”转向“学”,从教师的行为转向学生的活动,并且从感觉效应转向活动效应,使学生在数学的活动中感知数学、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和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72.
本文主要通过对20世纪初年女子国民捐运动的考察,来探讨这一时期女子国民意识尤其是女子"义务意识"的觉醒及其发展。本文分三个部分:"女国民"意识的觉醒;女子国民捐运动的概况;女子国民捐运动的分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3.
中国古代化和批评一贯强调“德”说。刘勰《程器》篇中提倡“德”是其作批评论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德”与其“养气”说,“神思”说、“才、气、学、习”说,构成作创作的综合素质。“德”是作创作素质构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刘勰的“德”说不仅强调“”与“德”的关系并突出了“德”的作用,而且“德”说弘扬了作批评中的人意识、个性意识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74.
悲剧的灵魂并非依附于作品,而是存在于作家的意识中,但更多的,悲剧是人类的“百年之梦”,是人类社会的“原始意识”。  相似文献   
75.
一档法制节目、一个优秀的法制节目主持人要真正在共性中彰显个性,形成品牌,核心在于是否具备关怀意识,即对公理、正义和公平终极诉求的法治关怀意识和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自由的人关怀意识;要通过信息、理念、情感和即时四项服务来体现关怀意识;要借助准确生动的语言符号和精当、到位的非语言符号来表达关怀意识;要从思想素养、学识素养、专业素养三个方面全面提升主持人的本质力量,培养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76.
杨华  孟繁兵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3):70-72,93
语感是一个不需要注意观照的言语感知系统,其运作已经完全自动化,因而具有无意识的特征.语感属于直觉思维的范畴,直觉是知觉、潜意识、意识三种心理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7.
论陈衡哲小说的女性觉醒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认为,陈衡哲坚持的是非“女性化”的写作立场。本人认为这一结论不确,陈衡哲的小说创作实则体现了“五四”早期新女性对自由人生的呼唤和渴望,以及对女性自身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思考和探索,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78.
郭宪  王鼐  纪念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3):115-118,124
“中庸之道”最早的统一观,来自于对天体的观察。21世纪急需具备“统一”思维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全世界科学家的共识。统一用脑可达思维能力最大化。统一观的教学实践,艺术的教育与教育的艺术,自我完善,创造力培养,统一的教育可达教育最大化。  相似文献   
79.
《一小时的故事》是凯特.肖邦一部体现女权主义思想的作品,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在一小时内经历的情感起伏。这里剖析了女主人公女性自由意识顿悟的建构过程,并从解构主义的角度阐释她自由意识的不自觉性和被动性,反映了女性自由意识觉醒后注定在男权社会无路可走的悲剧。  相似文献   
80.
新时期女性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地表之下的生存,在思想解放的春风中开始痛楚而柔韧的复苏。新时期女性文学从文化“寻父”到“弑父”,从“寻母”情结到“憎母”情绪,从退守女性“私人生活”到展开“一个人的战争”,写作主题不断变迁。本文通过阐述女性文学寻找男人———否定男人———追溯母体———回归自我的精神旅程,旨在呈现女性意识不断发展与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