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教育   1754篇
科学研究   12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1篇
综合类   130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巴蜀地区丰厚的儒家文化土壤培育了谯周;蜀汉政权中的儒者影响了谯周;谯周继承了其父的儒学风格。尽管谯周对蜀汉的信心前后有所变化,但对天下统一的追求和向往一直没有变,顺应统一大势,正是谯周儒家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2.
诸葛亮七擒孟获地新考:湖南靖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七擒孟获”在云南,这与《三国志》及《三国志注》有矛盾。《三国志注》所注“泸水”当在今广西境内。以靖州县为中心的湘黔桂边境区域发现大量诸葛南征遗迹;《三国演义》所述诸葛南征地理风物与靖州实况惊人吻合。湖南靖州最有可能是孟获故里和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发生地。  相似文献   
133.
孙盛曾对《三国志》做过系统的专门研究,并且有他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方法义例体系.可是,史学界对于他在《三国志》研究史上的拓荒之功及其时裴松之《三国志》注例形成的借鉴价值,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重视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对孙盛《三国志》研究的探索和考论,既有助于为还原东晋的《三国志》研究史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重新认识和评价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文献的来源以及体例取法的样本依据,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三国志》研究.  相似文献   
13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方针,必须准确把握图书情报工作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的定位点、与社会各项工作同步运行的结合点、为社会各界服务新的增长点,开展特色服务,促进新思想、新文化的孕育、创造和传播,真正做到全方位、多层次为广大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35.
加强党的建设.第一要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点出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第二,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出发,更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36.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办好科学技术期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凯英  向政  刘永新 《编辑学报》2004,16(5):313-315
论述把"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办刊的宗旨,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办刊方向,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刊物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性.提出在不断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全面质量的实践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些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7.
宣传与认同:三峡移民精神报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三峡移民精神报道的简要分析,分析大众媒体以何种策略宣传三峡移民精神,以达到人们对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规律:党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根据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不断推进指导思想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制订出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奋斗纲领;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须始终葆有一个巩固的阶级基础和不断扩大的群众基础;必须把握衡量执政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增强执政为民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39.
苗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山海经》记载了中国苗族先民的历史,他与汉族是同祖共源的。  相似文献   
140.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艺术形象。其神秘性主要表现在:方得刘备的重用却离开刘备而进曹营、在其母因反对他进曹营而自尽后却长留曹营、既长留曹营又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等情节之中。要揭开这一神秘色彩,必须剖析徐庶进曹营的复杂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