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语文学习》2012,35(5)
纯粹的农民社会能不能达成民主?一般认为,在农民"市民化"之前,即被普遍的市场联结为横向平等的市民身份之前,农民并不能成为民主的动力和社会基础。但也有人认为,希腊的城邦民主是个特例,它是一群农民在城邦条件下建立并维系的民主。本文则证明,古代希腊的农民同历史上其他时期的农民一样,既相互隔绝、保守、愚昧,又不能自救,而且处于城市经济不间断的侵蚀之中。把民主与这样的农民联系在一起等于说民主可以代表落后的政治形态。即便特定的历史条件把农民客观上推到了社会的主导地位,比如在古代城邦条件下,土地所有者是城邦的当然公民,也绝不可能按照民主的原则组织政治生活。所谓古希腊的"农民民主"只是乌托邦理念在历史上的投影。  相似文献   
22.
与文艺复兴的其他艺术及设计作品不同,意大利的理想城市设计反映出当时一种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在社会转型的冲击下,人们一方面高举理性与科学的旗帜,深入研究城市的实用功能与审美特征;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信仰缺失所带来的灵性空虚,在理性中努力尝试建造心中完美的乐园。故而,那种根植于人性的、对现实的不完美永远说不的超现实态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理想城市设计正是这种现实与理想碰撞下的产物。本文试图从理想城市设计的精神准备、技术积累及布局特点三方面入手,分析其设计背景及艺术家心态,作为文艺复兴艺术研究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3.
文学与政治的关联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文学与政治的对话,《乌托邦》的政治性阐释展示了文学阐释的政治维度。文学阐释的政治维度包涵文学对政治的表达、演绎、介入和想象,因为文学中的政治兼具实践性和理念意义,文学不仅是对现实政治的反映,也是一种政治理念下的对现实的介入及对未来的政治想象。  相似文献   
24.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正义理论是建立在个人灵魂和谐与国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说其正义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协调统一之上的。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实现需要生产资料的公有、良好的教育和具有正义理念的执政者三者的有机统一。这对我国当前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建立完备的公共教育,执政者树立更高层次的正义理念是促进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5.
摘要: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廓清长期以来关于武术技击的争议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技击神话、技击乌托邦、技击现实、技击辩护、技击伦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从民国期间的两次“国考”到现代的央视体育频道“武林大会”的技击实践来看,人们对传统武术的技击一直存在着理想化倾向,从而无法认识和承认自身;中国武术技击并非一味取巧,也有“什么都要练”的“泛和谐主义”;从文化三层次出发的武术文化分层来看,武术文化的核心从属于中国文化的核心,技击乃是武术技术层面的核心内容,因此,以技击作为武术的本质来界定与域外武技比较中的“我优他劣”并不合适;人们对技击欲望的无限追逐以及缺乏同步的德性训练,无法成为“有节制的人”,造成了对身体的损害;生存是武术的技击伦理,比试只是手段;囿于自身的想象,人们对待中国武术的技击观念难以超越自身所知,从而无法形“真正的自由意见”;当前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关注武术融合的过程和趋势,而不是一劳永逸的给出一个武术的确凿定义。  相似文献   
26.
席勒审美乌托邦理论起于法国大革命后席勒对人性堕落问题的发现.通过对人性现状的描述和对人性的抽象分析,席勒认为,只有审美才能弥合人性的分裂,只有超越现实的艺术才能为人性的改造提供有效的武器.他试图以人的审美冲动建立起审美王国,以实现人的自由.然而这只是一个审美乌托邦,注定在现实中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27.
构建人类身心和谐的社会,是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孜孜以求的永恒命题。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部论述正义、探讨建立和谐城邦的著作,在构建人自身身心和谐关系方面,对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和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乌托邦既是对美好社会的设计,又表达着对不合理社会现实的批判和超越。从前一角度讲,它是空想的代名词;从后一角度讲,它又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力量。在中国思想史上,先秦时期的儒墨道各家在对现实批判中都体现了一种乌托邦精神。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乌托邦精神又表现在不满于现实的士人的超世追求,主张改革的政治家和儒家学者的政治理想以及农民反对封建现实的追求中。近代以来则成为先进中国人判断资本主义、追求公平和谐的大同理想社会的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它仍是消除现代性悖论,建设小康、实现和谐和解决民生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9.
丰子恺的童心信仰使他以一种独特的姿态进行童话的创作。在为数不多的童话作品里,他描绘了纯净的童心世界。在他笔下的童心世界里,他竭力表现的不是他作为成人对儿童的某种俯就或训诫,而是他对童心世界的虔诚仰慕以及对构筑理想国的渴望。  相似文献   
30.
新闻工作乌托邦的多向建构和多维消解主要包括庞大媒体平台、党管报刊原则、开放式媒体管理体系的构建和消解,重新审视这一历史,加强新闻执政能力建设无疑成为执政党的首要课程。加强新闻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正确处理好媒体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的关系,切实地铲除封建思想文化并千方百计解放生产关系,转变传媒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传播内生态科学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