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现代性与乌托邦都是颇有争议的概念,但在理性与价值、效率与公平、工具与道德、现代与传统、线性与共生、求实与审美处于矛盾和冲突的背景下,人的发展进一步异化。两者作为一对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目标体系、功能价值及内容方法等都有相应的解释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有相应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2.
审美乌托邦的美学意义与现实意义在学界受到的关注持续增加,这一术语已高频率出现在学术领域,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和新趋向。关注审美乌托邦研究状况,通过考察国内外审美乌托邦研究的历史语境、形成动因、学术贡献、局限不足等来强化研究意识、明确研究方法,有助于发现具有建设性与创新性的研究着力点,实现审美乌托邦研究的提升与突破,建立系统、全面、科学、客观的审美乌托邦认识。  相似文献   
73.
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形象在中国人眼里经历了从"夷"到非"夷"的过程,其中,颇具影响力的晚清文人王韬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王韬对英国形象作了别具一格的塑造,他不仅将英国从"夷"类形象中开脱,还把英国描画成一个富强仁义、在很多地方远胜当时中国的理想国。他对鸦片战争后的中英关系作了全新的阐释,首次把其亲见的英国塑造成一个能够与历史上的中国媲美的"乌托邦"形象,最大限度地拉近了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间实际的地位差距。  相似文献   
74.
恩斯特?布洛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希望”思想和乌托邦哲学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未来哲学”风格,其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丰富和发展。布洛赫通过对“希望”思想的阐述,提出了人作为乌托邦精神的主体,正是由于内在对“尚未”的不断追求,对未来的无限希望,才能具有外化的革命的行动力量,进而实现对具体乌托邦人性世界的追寻。  相似文献   
75.
毕飞宇小说“玉”三章与《青衣》是集体主义文化的批评文本。前者表达了作者对集权下人性异化的忧虑.后者则张大了抗击集权文化的人性力量。谄媚或反抗现实成为这几部小说可资比较的基础,传达出毕飞宇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以及在体制外建立个人乌托邦理想之于文化乃至人的存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作为人类对未来和理想社会的一种想象、寄托与表达,乌托邦和文学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乌托邦创作便在东西方文学宝库中层出不穷,源远流长。中西方乌托邦文学的发展路径和文化品格不尽相同,但其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源于对人类当下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类终极命运的的不懈思考。  相似文献   
77.
韦努蒂在“翻译,社区,乌托邦”一中,主张在翻译过程中,译要试图建立一个社区,使它成为沟通两国语言化的桥梁。而完美的翻译又是乌托邦空想,翻译的目的是要表达语言和化的差异。本主要围绕韦努蒂的翻译理论展开研究,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异化”的翻译思想,从而明确翻译的目的是“存异”而不是“求同”。  相似文献   
78.
从理论与现实两个角度批判地分析了席勒美育思想,论述了其美育思想于理论上的可行性。但由于其教育者和教育方式都是理想化的,而现实社会又复杂多变,人的本性难移,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席勒的美育思想只能是令人神往的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79.
Via the existential questioning outlook supplied by the Grasshopper’s three visions as relevant to the fate of humankind – oblivion, delusion, and really magnificent games – this article seeks to alleviate some of the ambiguity surrounding Bernard Suits’ provocative claim that Utopian existence is fundamentally concerned with game-playing. Specifically, after proposing an interpretation of Suits’ parable designed to enrich the logical intelligibility of his Utopian thesis, I advance the suggestion that the Grasshopper’s picture of people playing really magnificent games is reasonably interpreted as a clue that the philosopher’s quest to discern games worthy of a Utopian might very well be that which saves humanity from the desolate oblivion-delusion paradox erected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initial two visions.  相似文献   
80.
大地乌托邦是海子诗歌的第一心理时期。诗人试图将麦子与诗歌、物质与精神统一于村庄、河流之中,构建一个“健康的麦地”。诗人坚信通过艰辛的劳动,人类最终能够诗意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大地乌托邦中,诗人立足大地,歌颂生存的艰难与劳动带来的慰藉,同时仰望天穹,感受神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