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43篇
教育   5739篇
科学研究   314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921篇
综合类   673篇
文化理论   50篇
信息传播   18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664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610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555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蕅益智旭与天台宗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旭是天台教学史上最后一位卓有建树的佛学家,天台学说的终结性人物。他竭力回归和高扬由智顗大师所开创的台宗心灵美学的原初精神,全面、充分地拓宽和丰富了台宗“一念三千”说的内容和意义,并以“一念心”作为理论基础,以艺诠佛,折射出台宗审美的价值取向和文艺美学观点,为台宗心灵美学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92.
中国的民间美术源远流长,它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本文从其哲学基础、民俗文化、意象美学结构等方面来探讨从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群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从西晋作家左思特有的才能、禀赋等人格特征出发 ,探讨了《三都赋》征实的文风、博大的内容、严谨的结构、华赡的辞藻与左思用世思想、广博学识、绵密思致之间的关系 ,从而得出《三都赋》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即在于它所具有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994.
禅宗创生于中国,后传入日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中国和日本的传统艺术审美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禅理与艺术思维、审美感悟的共通之处在于感性中的直觉领悟:刹那间见千古,平凡中出奇幻,自然中有妙谛,简易中含深趣.受其影响,中日传统文学审美观念中都追求"悟"与"空"、"淡"与"味".追求在顿悟、妙悟中达到空无境界是二者的共同点.中国的艺术审美观注重表现空灵冲淡之"淡",以清幽脱俗为美,讲求含蓄的"韵"之味;日本的艺术审美观则偏好于闲寂枯淡之"淡",以平淡素简为美,讲求曲折的"情"之味.  相似文献   
995.
影响教育理念的根本问题之一——艺术优先于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优先于科学。这个"先"字并不单是一个时间概念,它主要指艺术与科学的关联实质。通常以为,技术是最有用的,从技术到科学,再到艺术和哲学,似乎是用处越来越不大了。这种观念给我们的教育、科学乃至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危害之烈,可能是不易被感觉到的。历史和现实都能说明,重大的科学理论,从开端到展开的过程中,艺术和哲学都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996.
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传统装饰艺术的历史地位;揭示传统装饰艺术的风格和审美情趣;探求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上的运用及现代陶瓷装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7.
比较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超现实电影在题材、功能与发展史上的差异,探索它们不同的理论背景、电影艺术传统与受众欣赏定势,以及中国电影多重功能相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针对我国儿童画的基本现状--表现手法单一、成人化、公式化、提出了今后美术教育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目标--更新观念,改革教法,鼓励创造,使儿童美术教育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9.
采用献资料及教学实践等研究方法,从健美操的准备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组织艺术、环境艺术、评价艺术等六个方面对健美操选项课的艺术性作了初步探讨。最后提出了健美操选项课应不断提高其艺术观赏性,以求为丰富和完善健美操选项课服务。  相似文献   
1000.
民间美术始于原始巫术,生成于人类蒙昧时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原始母体。民间美术长期以来相伴是地鬼神观念、使役于宗教和封建迷信。它通过艺术形象的描绘,表达对不可知的神灵精神的敬畏与祈求,也借助天国境界寄托某种理想观念,或借助神灵驱邪扼鬼,更有利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描绘歌颂祥和美满的生活及劳动与爱情。其间亦有不少警喻劝世的充满人情味的作品。民间美术的美学价值就在于它的人本精神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