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85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64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51.
关于幼儿认知死亡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幼儿来说,理解死亡及濒临死亡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虽然我们可以对幼儿认知死亡的过程划分出一个相对明显的阶段,但由于家庭态度、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幼儿认知死亡体现出远比“阶段”更为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952.
绝望的抗战构成鲁迅的人生哲学 ,其文本浸染着他的哲学色彩。以鲁迅的整个人生哲学为背景重读《伤逝》 ,可见出其主题是反抗虚空 ,反抗的方式是叙事。  相似文献   
953.
论孔子之死     
死亡是人生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哲学家所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孔子的学问是生命哲学,对死亡的意识和认识自然成为他所探讨的重要问题。孔子的死亡观具有积极入世的理性主义,他一生亦积极实践这种死亡观,他的生命成为他学问最好的脚注。孔子之死,成为他人生之中最凝重,也是最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54.
学术界对北宋徽钦二帝的死亡原因、时间及葬地有多种说法。文章对有关史料和一些新发现的史料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和考证,对北宋徽钦二帝的死亡原因、时间及葬地进行了解读,并给出了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955.
民国初年生存空间的歧异——前清遗老圈里的生死节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国初年前清遗老是一个久被忽视的社会群体,遗老圈内生存法则、方式都迥异于世俗社会。世俗对遗老圈评议话语的转变,以及遗老与当道交接,在生死节义问题上之心态,给世人呈现了民初近代化语境之外另类生存空间的多元和歧异。  相似文献   
956.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1)是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他的诗集《恶之花》以独特的魅力冲击着人们传统的审美价值,并开一代新诗歌流派之先河。反观其诗集中的“死亡”诗组对死亡的礼赞和向往,不仅让我们得以一窥诗人独特的诗歌艺术,同时也让我们上溯探寻到诗人走过的充满矛盾,交织着失望和希望,悲观而又不甘气馁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957.
魏禧作为“清初三大家“为人们所熟识,但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并没有太深入,乃至于魏禧的卒年及字号就有好几种说法,不是很准确,难免令人遗憾.基于此,本文作一考证,希望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58.
对幼儿来说,理解死亡及濒临死亡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虽然我们可以对幼儿认知死亡的过程划分出一个相对明显的阶段,但由于家庭态度、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幼儿认知死亡体现出远比“阶段”更为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959.
随着"安乐死"研究的不断深入,与之相关的伦理道德日益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 安乐死的合法与否也成了学界争执不下的一大难点。在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视野中,儒道两家 对死亡问题所持的肯定态度,恰恰可以从理论上证明安乐死问题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60.
二十世纪早期女性作家的散文创作,五彩缤纷,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达到很高水平,评述她们的文章,领略她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同她们的审美理念,有益于加深时生活的认识和繁荣新的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