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85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64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81.
完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中在保障被告人权利和打击犯罪两个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作用的一项特殊程序。但是,目前在司法实践中执行这一程序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当总结经验,完善死刑核准权、死刑复核程序的启动和审理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使死刑复核程序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82.
《清人别集总目》在版本源流的考订方面成就斐然,但是在作事迹,尤其是作的生卒年岁考订方面则颇多可商之处。经核检有关别集内的作自述,以及对相关材料进行仔细推敲后,知《总目》对于杨恩寿、韩德玉等人生卒年的考订或谬误,或欠确,而其未知之王丹墀、王汝金、王惟成、方燕昭、左桢、邢锦生、朱冠瀛、严昌(王育)、吴玙、言南金、宋谦、张式、陈祖望、周名建、宗婉、冯震祥、屈蕙壤、姚斌敏、钱国珍、黄家鼎等人的生年实可确考,王惟和、杨庄、沈英、张家(才鼎)、奕询、莫永贞等人的生卒年均可确考。  相似文献   
983.
英语诗人马弗尔的《致羞怯的情人》一诗以三段论式结构全篇,其三段论的中项涉及永恒的时间与宇宙同在,即永生。事实上,这里所说的“时间”并非具体意义上的时间概念,而是以一个“意象群”的形式贯穿于全诗。诗人指出爱情与时间一样,是永恒的,并运用三段论第二格进行推理,否定了对爱情的羞怯态度,表达了爱情超越死亡的主题。  相似文献   
984.
不同人口之间的死亡水平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助于人们消除不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5.
本文主要研究了精神取向的心理治疗家特别是Kenneth Ring和Bruce Greyson等人有关濒死经验(near death experiench NDF)及相关的心理治疗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濒死经验的描述、对濒死经验的意义的揭示、与濒死经验有关的临床问题、濒死经验治疗的目标和治疗策略等。  相似文献   
986.
《红楼梦》通过对近50个人物死亡结局的精心设计,描绘了底层卑辱者、社会抗争者、“狂人”、阶级压迫者等几种类型的悲剧人物角色之死,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和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昭示了封建社会定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87.
委婉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委婉语都始于避讳、禁忌。汉英两种语言在表现形式、文化内涵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有必要从跨文化角度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88.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儒家生死观.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先秦儒家学派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强调人世间有重于"生"者,为了国家和民族,应"舍生取义",超越死亡,死而不朽.从根本上说,儒家的死亡观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先秦儒家的生死观成为评价人们面对生死的一个标准,并对后世人们的生死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9.
孔子从道德和事功的分合着眼,对管仲作出了“如其仁”和“不知礼”是非两分的评价;孟子则鉴于时代要求和推行王道的需要,极力贬低管仲的霸道功业及其品德;程颐和朱熹从寻求普适的道德标准出发,以长幼、忠信之义为原则对管仲、魏征作出了正反不同的评价;王夫之以国家大义替代长幼之义,亟称管仲之仁与功,同时严斥魏征之不仁不义。由此反映了儒家在坚持义以至上的同时,对义利合一的艰难追求。  相似文献   
990.
针对孙中山逝世,中共制定了相应的宣传方针:通过宣传孙中山某些较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言行,并做出符合自己政见的解释,将孙中山塑造成一个彻底的左派革命家形象,并以此为依据扩大统一战线内部的派别斗争。中共宣传方针既秉承了其一贯的政治主张又融合了自身对现存形势的分析。中共试图通过孙中山逝世的宣传将阶级话语融入民族革命中,以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在维护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争取主动,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