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教育   2053篇
科学研究   25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85篇
综合类   2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唐云  李平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4):87-88,118
静物素描是素描教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是素描多元化教学训练的主体部分,研究静物素描的多元化教学,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感受、认识、理解和表现能力,有益于提高素描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92.
情感是诗歌的基本表现内容,但是普通情感并不是具有艺术所需要的审美表现性,也不等于审美情感。诗学阐释应该说明普通情感在创作中是怎样转化为审美情感的,本在总结评述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转化的关键是情感的形式化、秩序化和节制化。  相似文献   
993.
鲁迅散文为什么扣人心弦?除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力量外,还在于其出色地掌握了散文的特点,应用了恰当的表达形式,他极其重视文章的修改,注意词语锤炼和句子的组织及调配。  相似文献   
994.
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家词的差别,即词调、表现手法和语言。在词调方面:柳永词新调多而音乐通俗;周邦彦词新调次之但音乐高雅;姜夔词新调最少而音乐古朴却并不美听。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柳词平铺直叙,直白而坦露;周词变直叙为曲说,追求含蓄;姜词则化实为虚,力求隐蔽。在语言方面:柳词俚俗,格调软媚;周词求雅而不能尽归于雅,格调仍然偏软;姜词则归于骚雅,改以健笔写柔情。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故均有局限。  相似文献   
995.
健美操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女大学生们的喜爱,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健美操动作要领,必须痞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势,注重协调性、柔韧性练习及音乐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使健美操课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996.
997.
名词性表达是英语学术语篇中比较典型的话语类型特点之一。对于名词性表达在语篇中的话语功能,语言学家有着褒贬不同的争议。从话语类型分析的角度看,学术语篇中的名词性表达,作为不同言语社团的重要语言机制,是体现不同的话语特点和语用功能,实现学术语体这个总体目标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98.
口语表达能力是当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突出表现,然而目前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差,无法满足社会与自身的需求。提高大学生口语表达水平根本途径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听说教学,高校面对这样一种现实,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弥补基础教育的不足,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要有意识加强语言修养,提高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99.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实现社会阶层关系的和谐。当前随着社会转型,阶层关系出现诸多不均衡,如新阶层如何融入社会秩序和政治体制中,阶层之间游戏规则不平等;目标与手段不一致以及阶层之间主观认识与客观地位的错位,其主要源于机会的不平等和收入分配的不公。因而提出实现阶层和谐的路径探讨:健全利益表达机制,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完善的阶层利益制约机制,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谗书》是一部匡政济世、发愤抒情之作。罗隐以儒家思想为内核写作《谗书》是为了自荐,而非自谗。罗隐洞悉时事,认为只要君明臣贤,挽救时局是有希望的;身处乱世,位居下位的士人也要保持操守。《谗书》的发愤抒情往往掩盖了作者匡政济世的目的,作品中浓烈的情感是由若干因素凝聚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