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176篇
科学研究   76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辉  师诺  武玲玲  张大伟 《资源科学》2020,42(1):115-126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有必要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两大方面,包含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状况和生态状况5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但差距逐年变小;各省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08—2010年基本保持平稳,2011—2017年持续增长,且在2016年增速明显;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在2008—2010年小幅波动,2011年起上升明显;10年间5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据此,本文对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给出了具体建议:①借助政策红利叠加效应,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扩大黄河流域整体对外开放水平。②西部各省区在重点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要素禀赋,发展特色产业。③山东省和河南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山西省和甘肃省民生改善工作亟待加强;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2.
黄娇  姜登军 《科教文汇》2013,(21):87-87,89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是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该文就药物分析这门优质核心课程的内涵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3.
如皋市作为江苏省首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在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有效举措:统筹布局调整、学校建设、教育装备,促进办学条件优质均衡;追求教学模式科学化、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研究实效化,促进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创新教育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评价机制,促进教育管理优质均衡;推进教师培训工程、教师均衡配置、教师管理创新,促进师资队伍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94.
中小学优质学校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的办学理念、共同愿景、管理制度、办学行为、学校文化是优质学校形成的最基本的要素。以这些要素为基础,优质学校形成的基本机制为:明确而独特的办学理念是优质学校形成的导向机制;清晰而共享的学校愿景是优质学校形成的动力机制;完善而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优质学校形成的保障机制;规范而务实的办学行为是优质学校形成的运行机制;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是优质学校形成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95.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双向赋能的背景下,文章首先从教育公平、人才培养、矛盾破解三个角度,梳理了新时期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随后,文章重点阐释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愿景,指出人工智能正从学生学习、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家校协同、教育治理、教育评价、教育公平等方面催生出新的样态与特征,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最后,文章从顶层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智能教育环境建设、智能教育素养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伦理风险应对等方面,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明确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96.
为保障"双减"政策的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家校社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方式创新的需求,教育新基建从智慧校园、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各方面助力,且在共享优质资源、重塑教育体系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此同时,教育新基建助力"双减"政策落地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提高投融资市场成效,构建教育专网,深化智慧校园建设;如何规划软硬件建设,重视平台资源使用,促进个性化学习;如何补足人才供给缺口,指导技术的创新应用,规范可信安全的监管体系。面对这些挑战,政府、社会、学校等多元主体要协作发力,创新政企校合作模式、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校园、并完善监管体系,全力保障"双减"政策的落地,共同打造高质量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97.
新工科建设以培养高质量新工科人才为本体使命。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互通互构,基于三种知识生产模式的目的指向、内容组织、情境方式和主体构成等逻辑链及其应用导向性、多学科性、问题实践性和多元协同性等转型特征,型构了传统工科与新工科两类人才培养范式的要素差异。高质量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推进科学范式向工程范式变迁,遵循适应和引领社会需求及工程科技应用与实践的核心理念,实现目标定位从知识整全到能力卓越、内容结构从单一学科体系到跨/多学科交融、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线到学做贯通、参与主体从产教分离到多方协同的逻辑转向。为此,需立足工程本位,以卓越质量观统整新工科人才的多元结构与复合能力塑造;开放学科边界,基于跨学科建制创新新工科交叉融合育人体系;创建学习范式,实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工科教学共同体模式;深化协同育人,耦合内外需求与资源平台以增强新工科人才的社会效能。  相似文献   
98.
虽然是20年前的经验总结,但“晋江经验”依然具有现代意义和时代价值,对新发展格局下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据此,面对产业因素、技术因素、企业因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造业应始终以发展和提高社会生产力为根本,注重构建高技术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各类规模制造业共生的生态体系,政府应积极提升治理水平与营造创新环境,积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供给体系服务平台等,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9.
我国独立学院的高质量转设面临着多重困境,包括由镶嵌着母体高校的类型特征带来的办学定位困境;由原有运行机制引发的利益主体对转设的适应困境;由母体高校的品牌效应抽离引发的身份认同困境;由母体高校优质资源减少带来的发展困境等。独立学院要实现高质量转设,在转设为民办高校过程中要突出高标准定位;在转设为公办高校过程中要突出特色化建构;在办学体制转型过程中要突出创新性发展。为实现独立学院的高质量转设,我国有必要制定政策规范,帮助独立学院摆脱多重利益羁绊;强化政策激励,激发独立学院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政策引导,促使独立学院办学回归教育逻辑;持续综合施策,实现独立学院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00.
文章在回顾中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剖析高等教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演变规律,总结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观。现实中应遵循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逻辑,形塑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应有样态:教育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教育结构与功能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样性、教育系统应具有自适应与自调节能力。从生态平衡视角,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宏观上通过发展系统多样的结构与功能、建立健全导向适应的生态性机制,提高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适应性,微观上聚焦高校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面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找准生态位、回归育人初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