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2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66篇
教育   7075篇
科学研究   472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1093篇
综合类   92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3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587篇
  2011年   701篇
  2010年   637篇
  2009年   647篇
  2008年   935篇
  2007年   1330篇
  2006年   1308篇
  2005年   827篇
  2004年   516篇
  2003年   461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31.
陈莹花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4):87-89,100
人口问题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郴州是一个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居住密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农业市,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32.
儒家在生死观上重个体生命的本体存在,主张以“义”来构建现世的生活,同时又不否认“死”的存在。认为超越死亡的唯一办法就是摆正义利观,做到生死两安,生死和谐。儒家这种主张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融个体生命于众生之中,超越生死,实现永生的生死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健康个体的塑造、教化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3.
和谐社会的组成要素有很多,但是其内在的本质规定在于对人的自由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在于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认可,在于人的幸福感的获得,其最终目标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建立在人的伦理精神之上的社会组织才具有能动的自我调节功能,才能使社会的一切组成要素在人的作用下始终保持良性互动的“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134.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是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当前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两个偏向 ,一是过分强调教育对社会全面发展的促进和适应 ,忽视了对人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尊重 ;二是过分强调对人的发展的促进 ,忽视了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适应。  相似文献   
135.
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倡导终身学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实践热潮正在我国掀起。但人们对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以及学习化社会三大理念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待深入。因此 ,从国际范围出发来深入地探讨、分析一下它们的“定义”、“要义”、“关系”、“初衷”等 ,对于尽可能走向理解的完善与认识的成熟而言 ,无疑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6.
孔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资本主义因素有很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而且反映了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进步要求,正如西欧封建社会的文艺人,启蒙运动等思潮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一样,然而,秦汉以后的儒学出现了“异化”的趋势,这种“异化”的儒学完全背叛了孔孟儒学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37.
论秋瑾与会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瑾是辛亥革命时期最著名的女革命家。豪侠的英雄气概是她和会党的共同文化背景,狭隘的种族主义意识是她和会党的共同政治语言。秋瑾除了具有英雄主义的个人气质外,对于洪门会党内部的仪式规章也十分熟悉,早在1904年她在日本亲身加入有孙中山背景的洪门三合会后已经具有了军师身份,她是革命派从事国内会党工作的最佳人选之一。继陶成章、徐锡麟之后,秋瑾事实上担任了兴中会、光复会在浙江的会党工作总指挥。她在大通学堂主持工作期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加设体育学堂,对会党人士实施军体训练;二是两次整合会党的力量。她为会党参加浙省的辛亥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开了浙江辛亥革命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8.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古代中西方和谐思想的认识,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及科学内涵,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39.
高校应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高校应从加强重视程度、渲染环境氛围上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保证,积极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多样化、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它区别于唯心主义的绝对精神 ,也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一般物质 ,是对以往哲学“本体论”的扬弃。以物质概念为基础来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立脚点的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