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15篇
科学研究   30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6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在杜甫以后历代论诗绝句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看出在后人心目中的杜甫是什么样子的。先说一个小插曲,据唐人孟棨《本事诗》记载,李白有《戏赠杜甫》一诗,曰:“饭颗山前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为问因何太瘦生,总为从来作诗苦。”清人仇兆鳌曰:“此诗,唐人谓讥其太愁肝肾也。今按《李集》不载,洪容斋谓是好事者为之耳。李杜文章知己,心相推服,断无此语,且诗词庸俗,一望而知为赝作也。”或许洪、仇的看法是正确的,但这首诗写出了杜甫作诗  相似文献   
82.
用人生意蕴来沟通古人与今人的心灵,使学生能从古诗文中获得有益于现实人生的营养,构建辉煌的人生境界。帮助学生寻找与古诗文产生心灵感应的契合点:从古人和今人人生状况的相似和相续之处入手;把握古人和今人一脉相承和大致不变的心理气质;探寻绵延沉积的民族文化心理。从善待客体,明确艺术思维的对象范围以及善待主体,让学生参与作品的再创造等角度指导学生领悟古诗文的人生意蕴。  相似文献   
83.
针对中学生大多数存在写作心理障碍、写作质量差的情况,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解决畏惧心理、冷漠心理和对抗心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84.
德育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内容有时被看得太宽了,有时又被看得狭窄了。德育往往在被特别强调中削弱了。德育在追求很高目标的时候把自己的基础忽视了。德育方式上的问题与上述现象都有密切关系。德育特别重要,因而应特别关注自己的问题,以求得特别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
李清照现存六首咏梅词,富于“审美张力”是这六首咏梅词共同的审美特色,这一审美特色具体表现于写境抒情、艺术风格和词意结构等三个方面;通过探讨李清照咏梅词的“审美张力”在这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可以见出无论是李清照早期还是南渡后的咏梅词中,梅花与词人,梅品与人品,梅心与词心,都有惊人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86.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而又十分复杂的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属于社会文化现象,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委婉语不仅属于修辞学范畴,还是其他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等的研究对象。委婉语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和风俗习惯等因素。委婉语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忠实的镜子,反映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传统。委婉语的生成、发展、转换乃至衰亡都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委婉语的存在体现了意境和社会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和制约,也体现了不同民族对交际方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7.
高师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高师毕业生就业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焦点问题。文章通过对毕业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主要特征、主要矛盾的分析,提出了如何调整高师生的就业心理。  相似文献   
88.
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使学生参与教学。笔者认为要吸引中专学生参与就要把握中专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高学习的乐趣,课堂中投学生所好,多种教法结合现代教育手段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89.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当代审美文化被实用主义哲学思潮所驱动,呈现出具有浓厚商业气息的消费化、娱遣化、包装化、快餐化、广告化、媚俗化等特征。如果用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中介理论来审视,便发现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社会经济规律的必然,是文艺生产适应并满足文艺消费市场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文艺创作的主体可以放弃主观能动向文艺消费市场投降,相反文艺家应通过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力去引导市场朝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0.
不同家庭收入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家庭收入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得知:家庭收入在千元以上大学生和家庭收入在千元以下的大学生在自负、怯懦、攀比和依赖心理方面存在着差异,家庭收入在千元以上的大学生存在着较强的自负心理、怯懦心理、攀比心理和依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