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21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从无权处分入手,结合我国的合同法,探讨无权处分中的几个问题,追源溯流,重新认识无权处分行为的性质、后果和善意取得这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及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2.
近代城市由于私人汽车的发展而引发了形式的巨大变革。以交通与城市形式的关系为出发点,通过提出“汽车时代”城市非人性的尺度、非可持续性的土地使用、能源和环保三方面的弊病,介绍了“后汽车时代”城市的概念和构想。其中小汽车共用和服务公交方式的土地开发可以克服个人小汽车出行方式的弊病,减少城市交通机动化趋势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我国城市交通机动化向着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3.
动词配价研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俞词宾语、时间和处所成分以及工具成分的定性上。相关语义成分与动词隐现的规律表明动词的配价具有动态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动词词义具有非自足性。此外,词义与句法表现的不一致性也是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4.
“和为贵“与“非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中国历代王朝奉行的对外政策是与各国在天朝礼治的和谐气氛中“共享太平之福“。在新的历史情况下,在和谐社会的理念指导下,中国应坚持和发扬传统,从经济的“大“走向文化的“大“。  相似文献   
115.
道德冷漠是个体在具备道德认识的前提下而于特殊的情境中选择“不作为”的一种道德现象,鉴于道德冷漠的日益普遍化趋势,本文试通过解析道德冷漠的行为选择及心理自调节机制,力求全面深刻地揭示道德冷漠的个体心理成因,从而重构个体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16.
中外历史的经验证明,无商不富,无农不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发展种养业的同时,必须重视二三产业的发展;将工业返哺农业、城市扶持农村及对广大农民进行教育提高和优抚的政策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农民生活宽裕。  相似文献   
117.
“无讼”思想在中国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其美学基础“和为美”这一儒学传统化内涵长期左右中国人心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公务员对上级的服从义务,并在第54条中规定了公务员对上级错误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处理办法。公务员对上级违法的决定和命令没有服从义务,执行上级“明显违法”决定或者命令的公务员的主观过错程度大小并不影响其法律责任的承担。有必要在公务员法实施细则中强调公务员对上级违法决定或者命令应当提出意见,明确上级“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范围,规定下级公务员有权要求上级以书面形式下达决定和命令。  相似文献   
119.
阐述作为语言辅助工具的标点符号在语言实践中的作用:或在政治交往中批判讽刺,或在人生导行中警策激励,或在经济领域中委婉巧妙,或在日常生活中言简意赅,或在文学写作中含蓄朦胧、强调突出。  相似文献   
120.
与古希腊信奉的纯粹理性不同的是 ,中国原儒信奉的是一种人文理性 ,即从古代礼乐文化而来的精神力量。正是由此出发 ,孔子以“仁”释礼 ,从礼乐中寻找到道德和情感的依据 ,以积极入仕的方法贯彻他的理念。当他个人的入仕遭到挫折以后 ,他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到培育弟子中去。以古代贵族才能掌握的六艺为教材 ,以“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将贵族文化传播到民间 ,从而在根本上扭转了传统学术文化的行进方向。他的教育使原来“君子”的概念由世袭贵族变为道德贵族 ,继而由“血”而优则仕变为“学而优则仕”。孔子以德行释君子 ,就是要通过道德精英的培养 ,以精英引导一般人 ,从而使整个社会精神水平提升 ,从而实现“天下归仁”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