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80篇
教育   3583篇
科学研究   46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82篇
综合类   449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8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51.
We set out to understand how different instantiations of inquiry emerged in two different years of one elementary teacher's classroom.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s from Mrs. Charles' 5th grade science classroom forced us to carefully and deliberately consider who exactly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change in the class activities and norms. We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to show how a focus on the teacher can easily overlook the complex dynamics of the classroom. The data reveal that students had a substantive and generative role in the class's arrival at the different instantiations of scientific inquiry—the nature and form of inquiry—that were constructed each year. We argue that,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a teacher carefully attends and responds to student thinking, the nascent resources students have for reasoning about phenomena can affect not only the conceptual ideas that emerge, but also influence what inquiry activities or practices become established as normative and productive over time. Our work with Mrs. Charles illuminates an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concern with research on teacher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 of teacher learning progressions; research accounts that focus primarily on the teacher may overlook the classroom norms that are negotiated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and thereby provide an incomplete portrayal of the teacher's activity within one classroom and the teacher's progress across multiple years.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Res Sci Teach 49: 429–464, 2012  相似文献   
952.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retention performance, organizing strategy preference, and grade point average were assessed in 227 college students.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suggest that the type of organizing strategy used in memorizing exert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recall of paired associates over both short and long periods of time. Moreover, they seem to indicate that organizing strategy preference has promise as a predictor of grade point average.  相似文献   
953.
时间与空间是英美马克思主义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大卫·哈维在继承牛顿、爱因斯坦和莱布尼茨等的时空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两个维度建构起自己的时空理论:一是从空间与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空间的属性,将时间与空间划分为绝对空间、相对时一空和关联时空;二是根据人们的实践活动将空间划分为物质空间、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两个时空维度的辩证张力所形成的“时空矩阵”体现了哈维的时空终极辩证法,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空间时间辩证法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954.
语言结构反映认知结构。语言结构的顺序映照人们的思维顺序。语言结构的排列顺序反映人们实际经验的顺序,即人们感知世界的顺序。句法结构及语篇结构顺序反映时间顺序及焦点—背景顺序、无标记—有标记顺序、突显顺序、对称结构及整体—部分顺序等认知模式顺序。象似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语言结构。语言结构的象似性为我们研究语言与认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视角。由于受到诸如语法化原则、韵律原则、省力原则或经济原则及语用原则等因素的制约,语言的象似性程度会有所减弱。语言正是在象似性与任意性的互动中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955.
魏徵是唐太宗统治集团中的主要决策人物之一,其政治活动表明,他既是一个谙于当代政事的史论家,又是一个富有历史感的政论家。魏徵之所以被史家誉为"雅有经国之才",同他在这两个方面的修养有密切的关系。魏徵政论的历史底蕴,是他的政治敏感和历史智慧相结合的表现,也是他的诤谏风格的突出特点。史学和政治的关系,在魏徵那里,实际上也就是古今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956.
目的:探讨大学生个人—组织平衡在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20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大学生个人—组织平衡量表,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个人—组织平衡与时间管理倾向(r=0.50,P<0.01)、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r=0.58,P<0.01)呈显著的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β=0.635,P<0.001)和间接效应(β=0.161,P<0.001)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结论:大学生个人—组织平衡量表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样本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大学生个人—组织平衡在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时间管理倾向一方面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个人—组织平衡影响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957.
通过对"百度"词性的辨证分析及搭配的考量,再有与"V+一下"结构语义成分做对比,我们最终确定"百度一下"是一种特殊的"V+一下"述宾短语。作为网络流行语,它的语义内涵在扩大,它的词性已经动词化。  相似文献   
958.
师宇明  安美荣 《晋图学刊》2012,(6):64-67,70
运用德国社会学家鲁曼的社会系统理论来考察图书馆系统及其理论,主要从"时间"和"意义"的维度来审视和阐释图书馆系统在彼此间沟通的实现及其社会价值。认为"时间"是一个图书馆系统可能性的现实诠释;"意义"是图书馆系统自我区分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959.
由于高速和高频宽网络快速发展需要,光纤通过能够提供宽频服务逐渐成为了主要的传输媒介。光纤传播过程中不仅要确保用户收到服务的品质,最重要的是需要保证不会因为光纤断点而发生通讯中断,所以说光纤断点保护机制仍是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提出一种自我治愈环型-星型光纤网络拓扑结构,尝试解决光纤网络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60.
针对电视文化的肆意侵袭,纯文学的日益式微,概述汶川和玉树地震报告文学的创作和出版。从文体本身看,它具有新闻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从文学效果看,它实现了叙事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从美学意义看,它做到了感受性与哲理性的统一。从而指出在灾难时刻和电视时代,它不仅是抗震救灾的形象记载,而且是痛定思痛的深切陈述,更是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击灾难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