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1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44篇
教育   4913篇
科学研究   44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44篇
综合类   43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9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461篇
  2011年   511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537篇
  2005年   424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阶段.迈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需求,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全方位确立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方位推进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从观念差异的界定入手,分析了观念差异对合作的影响。虽然观念差异不是影响或决定合作的决定性因素,但却是影响合作的持续性因素。相似性是合作的起点,但差异性带来的互补性则可能成为合作推进的持续动力。差异并不必然导致冲突,相近或类似的观念也可能带来冲突。差异并不是影响合作的唯一变量,但处理不好差异的问题或持有错误的差异观却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合作的进程。差异间能够实现理解和互动也能促进合作的发展。虽然不是所有差异都可以实现合作,但差异间实现合作却是可行的、也是可能的。减少差异增进合作是一种类型,化解差异增进合作是另一个层次。人类必须实现差异间的和谐共存,协调差异、化解分歧、促进合作。中国外交正在努力实现由"求同存异"到"求同合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3.
从新课程的思想与理念出发,阐述实验装备的理念与方法,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与学校抓好实验室建设和装备,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一种思路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4.
一方面,每个人因其最基本的贡献完全平等——每个人一生下来便都同样是缔结、创建社会的一个股东——而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完全平等地享有人权,可以名之为完全平等原则;另一方面,每个人因其具体贡献的不平等而应享有相应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也就是说,人们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的不平等与自己所做出的具体贡献的不平等比例应该完全平等,可以名之为比例平等原则。社会所提供的发展才德、做出贡献、竞争职务和地位以及权力和财富等非基本权利的机会,是全社会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是全社会每个人的人权,应该人人完全平等。反之,家庭、天赋、运气等非社会所提供的机会,则是幸运者的个人权利,无论如何不平等,他人都无权干涉;但幸运者利用较多机会所创获的较多权利,却因较多地利用了共同资源"社会合作"而应补偿给机会较少者以相应权利。这就是机会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5.
我国国内学者一般将证明妨碍定义得较为简单,而且,国内学者一般也不区分证明妨碍、证明妨害和举证妨碍,都是在同一语义上使用这些词汇。本文参照日本和我国多数学者的习惯用法,采用证明妨碍的用语。证明妨碍制度是指当事人因可归责于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诉讼中或诉讼外、故意或过失的作为或不作为,致使自己的证明行为变得困难或不可能,从而法院在认定事实上作出对被妨碍的当事人有利调整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6.
当代中国社会幸福问题引起了各界人士前所未来的关注。国内外学术界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是否是幸福、多大程度上幸福存在着不同的甚至相反观点。这需要我们对当代中国人幸福从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上去展开更深的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胡锦涛在建党九十周年庆祝大会讲话中提出,学有所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开放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阶段学有所教的有效途径,实现高等教育阶段学有所教,关键在于树立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首要问题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明确提高素质与培养技能并举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在中国的回归、成长有着密切关系。学会科学地驾驭资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直面的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批判了对待资本的三种旧哲学思维方式,即客体化思维、直观思维和纯粹精神抽象思维,确立了自己对资本的独特理解,即要从人的感性活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资本。当代中国社会同时存在发展不足和畸形发展的问题,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类异质性问题同时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拒绝任何对资本主导下的现代性基本原则作出脱离实际历史运动的抽象肯定或抽象否定,反对资本永恒论和资本万恶论。  相似文献   
109.
Context-based science courses stimulate students to reconstruct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by connecting to their prio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 However, students need support. Formative assessments inform both teacher and students about students’ knowledge deficiencies and misconceptions and how students can be supported. Research on formative assessments suggests a positive impact on students’ science achievement, although its success depends on how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implemented in clas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s on achievement during a context-based chemistry course on lactic acid. In a classroom action research setting, a pre-test/post-test control group design with switching replications was applied. Student achievement was measured in two pre-tests, two post-tests and a retention test. Participants were Grade 9 students from one secondary school in the Netherlands. Repeated-measures analysis showed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formative assessments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s, intriguing discussions emerged between students,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 and between teachers. Adding formative assessments to context-based approaches reinforces their strength to meet with the current challenges of chemistry education. Formative assessments affect students’ achievement positively and stimulate feedback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相似文献   
110.
职业伴随着劳动分工而产生。职业教育,则是近代大机器生产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对职业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并用不同的名称表述,赋予不同的功能。"五四"时期职业教育的多元共生,反映出对职业教育概念、功能的不同认识,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跨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