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武术的嬗变与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长期以来,武术的定义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逻辑学角度,在把握概念确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基础上,界定了武术的定义.认为:"武术是以徒手和器械攻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拳种方式传习,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技击类体育项目".同时,还对近代以来武术的嬗变与发展进行了宏观分析,指出武术的嬗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同历史阶段社会需要的产物.面临21世纪的今天,人们更要准确把握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认识武术的本质,增强对武术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以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2.
文章从文化学的研究视角,借用“文化变迁”的概念,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文化学为理论基础,以武术套路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进行逻辑思考,对武术套路的价值系统进行研究。文章指出了武术套路在传承和推广中的价值变迁现象,研究发现:武术套路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其核心价值,也就是武术套路的文化内涵价值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得出结论:我们应该注重对武术套路的传承与传播,保持传统武术套路与现代武术套路共同发展的结合点,以凸显武术套路发展过程中文化内涵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43.
教科书是课程价值取向的重要载体。百年高中语文课程发展历程的嬗变,很大程度上铭刻于公开出版的各套教科书中,集中体现在从阅读中心到重视综合素养、从文言中心到文言白话并重、从学术中心延伸到活动设计、从指定内容到有选择的开放等方面。  相似文献   
44.
作为社会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信任与社会资本呈现出高度正相关关系。社会资本生产逻辑决定了信任机制的形成与演变。在互联网时代,社会资本再生产逻辑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也必然引起社会信任模式的转型与嬗变。  相似文献   
45.
白蛇故事流传至今,且文本内容随时代变迁而改变,其中人物形象之法海,并非故事中无关紧要的形象,从《清平山堂话本之西湖三塔记》,到张恨水的《白蛇传》等六部作品中,随着故事文本内容的流变,法海形象呈现出了清晰的嬗变轨迹,主要出现了正义道士收妖、得道高僧救红尘、善妒佛徒假慈悲、不相干的拆散者、佛衣肉胎的形象嬗变,随之也具有功德圆满、狼狈进蟹、模糊升天的故事结局。  相似文献   
46.
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员,居住在怀化的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瑶族的服饰丰富多彩,是其自身文化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物化的集中体现.以罗子山七姓瑶为例,首先回顾了该瑶族服饰传统文化及特点,对其部分遗存的服饰工艺进行了分析,报告了七姓瑶族服饰的文化现状,提出了生产方式、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七姓瑶服饰文化嬗变的...  相似文献   
47.
南宋四大家之后晚唐诗风的流行,是宋诗演变的重要转折。对于这一转折的发生时间,大都认为在嘉定元年前后。这是受方回观点的影响。实际上淳熙十六年前后更值得重视。它既是乾淳诗坛的总结时期,也是诗人群体和诗歌风貌发生嬗变的时期。杨万里和刘克庄都将乾淳时期视作一个独立的诗史单元,而视淳熙十六年前后为诗坛转折发生期。  相似文献   
48.
跨文化交流中的外来文化冲击着民族主体文化,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了他们人格的形成,从三个方面对跨文化交流中大学生人格嬗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期望能够建立起以中华民族主体文化为支撑的民族人格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49.
西方哲人曾倡导把西方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强调作家不能割断传统。而在这“整体”和“传统”中,人的观念和人物形象的嬗变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人的观念嬗变,文学中人物形象拓展的轨迹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变化:自然化的人、奴化的人、神化的人、物化的人和人化的人。  相似文献   
50.
我国报刊业初兴于清,其产生和发展对于近代社会文化诸方面均有广泛影响,小说即依凭报刊的媒介特点和载体优势在近代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不仅创作数量剧增,而且自文体观念、审美视野、创作机制、叙事方式等方面俱显纷呈多元的嬗变.晚清报刊业与近代小说之间相互消长影响.审视和研究二者发展进程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探寻晚清社会历史的本相,认识近代小说的文学史价值,应有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