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醒世姻缘传》中描写了一大批形色各异的女性.学界中人对薛素姐的形象论者颇多.薛素姐的突出首先表现在她的悍恶个性上,而背后的原因正在于封建社会长期以来一夫多妻制的弊端所产生恶果,及明代末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人伦关系的改变.由于男性地位、尊严的沉没,从而凸显出女性地位的改变,对正统文化统治要求下的女性传统形象产生了解构作用.但女性命运仍然逃不出传统框架,突出表现在作品的因果报应观念和神道设教上。  相似文献   
32.
以暴力图片为启动刺激,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评价词对关联程度的方式,研究暴力图片对攻击性思维的启动效应,同时考虑图片中施暴者的性别、施暴动机及被试的攻击特质水平对这一启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暴力图片启动了被试的攻击性思维;(2)攻击特质水平越高,启动效应越明显;(3)女性出于报复动机施暴对被试的影响要大于男性出于报复动机施暴;(4)在大多数情况下,男女被试的攻击性思维没有显著差异,但当图片信息为女性出于报复动机施暴时,女被试对攻击词的记忆倾向要高于男被试。  相似文献   
33.
文章从青少年喜爱视频游戏的原因入手,分析了视频暴力游戏的特征。通过阐述有关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相关联的研究,特别探讨了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顺利成长所可能带来的危险性,并具体分析了危险性存在的原因及表现。最后,提出几种应对负面作用的举措。  相似文献   
34.
文章认为,在党的幼年时期,瞿秋白主张建立的政权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无产阶级必须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然后由国民会议建立平民的政权;一次革命夺取政权后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5.
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剧变是苏共及其政权合法性基础丧失的结果。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统治绩效曾经是苏共重要的合法性资源,但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培育这两个合法性基础,反而使它们不断地衰落和瓦解,以致出现了合法性危机。而当戈尔巴乔夫试 图以改革寻求合法性来源时,非但没有巩固原有的合法性基础,反而构成了对原有合性的否定,这是导致苏联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6.
李征 《科教文汇》2011,(21):174-175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电子游戏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暴力电子游戏与青少年攻击性关系密切。本文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以及四种阐明作用机制的理论,着重用一般攻击模型(GAM)对该现象作出解释,并提出了建议措施与展望。  相似文献   
37.
四川汶川大地震灾难后,公共信息的公开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公共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关系到重大灾难发生后的灾情预告、灾后防范、公民信息权、知情权等种种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共信息制度的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汶川大地震与唐山大地震公共信息公开程度的对比分析.对汶川大地震后公共信息公开程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拟对我国公共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贾婷 《科教文汇》2013,(35):48-49
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因充斥暴力、死亡的情节而饱受诟病,笔者认为解读其作品的钥节是了解作者的基督教作家身份。笔者尝试在“距离现实主义”视角下探讨作家如何运用暴力情节传达其宗教创作主旨和宗袅思想。  相似文献   
39.
张鲲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469-1471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球迷和公共场所人群就足球赛场的行为表现及足球暴力产生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球迷的行为与其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其多种社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其过激行为与陕西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社会分层、社会结构及其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0.
青少年暴力犯罪问题的研究从社会学、法学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其犯罪原因和干预措施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但大多存在理论研究重于实证研究、研究角度较为单一等特点。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外以往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成因和干预措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回顾,以期为对该研究群体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提升对犯罪青少年进行干预指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