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771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5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儒家美德有着复杂的内在结构与动力发展机制。“双旋架构”体系使得儒家美德既能适应中国社会对于理想精神的需要,又能支持现实世界、现实政治的有序运作;其双重价值结构使得儒家美德既尊重了国家民族整体利益,又兼顾了社会个人利益;三角式的道德支撑与内部三维立体结构使得儒家美德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和持久的历史传承性。儒家美德的动力发展机制来自于其自身的动力模式、儒家道德精神动力及个体道德动力。这种美德动力,是多种因素的合力。它将人们紧紧地吸引在自己周围,在推动人们进行儒家道德实践的同时,强化了自身存在、发展的价值。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才使得儒家美德无论面临何种境域都能保持一种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2.
废名是现代学史上的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平淡朴讷的风格与他参禅悟道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章友他的生平、人品和作品三方面对此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3.
实行"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建设的立足点为课程内容重构。课程内容重构要以"一个中心、两个抓手、三个方面"为原则。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课程知识体系和学生政治素养成长为两个抓手,以教师提升、课程研究、政治素养获取为抓手的三个方面,强化课程历史底蕴、内容思政育人的道路自信、内容建构的国际视野,进而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目标。  相似文献   
104.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德法并治的治国思想是在高度、深刻总结古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包含着丰富而博大的思想内涵,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得益彰,不可偏废;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规范手段各有其优势又各有其局限性,两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5.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面对这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积极探索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路径,从涉及高校人才培养最主要的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等多维度出发,通过培养过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贯通融合,达到高校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6.
从伦理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现代西方德育思想在知性德育与生活德育、个性教育与人格教育以及规范德育与创造德育等方面已渐渐走向整合,在这一运思趋势下,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目标分层、对话模式以及“知行统一”的修养方法、“德得相通”的德育心理机制都显示出了其愈久弥新的智慧探索品质,是我国现代德育创新的重要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07.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史上的创新,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治与法治思想的继承。德治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是历史上治国立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8.
德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西方德治思想的历史演变,并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对其思想进行评价,对于加强我国当前的德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9.
针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文以中西文化差异性来否定法治的必要性,紧迫性的观点,提出:在法治不足,人治有余而又迫切需要法治之时,我们应该呼唤法治而不是排挤它,更不应借口文化差异,国情不同而否定它,在法治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现象,但它如同任何其它事物一样,总有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以比较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法治,兼容法治。  相似文献   
110.
王船山“以德治国”思想,在吸取前人优秀理论成果和批判宋明理学禁欲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德治与法治要本末相依、主辅结合而不能相割裂,德教要遵循“性教一贯”的原则和“循情”、“顺性”的方法而不能空洞说教,德教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官德上,要使官吏能从内正心明志而不受“物之浊”。这些极富创见性的见解,对我们深刻理解江泽民“以德治国”方略有一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