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82篇
教育   3491篇
科学研究   46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54篇
综合类   44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8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tudents spend more hours outside of class than in formal school and thus have more time for interaction with everyday science. However, evidence from a large international survey, Program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OECD 2012), found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mber of hours attending after-school science and science assessment scores in many countries,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why. The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2006, 2009, and 2012 PISA surveys found that in most Western countries the longer students attended after-school science programs (in a typical week), the lower their PISA standardized science test score, but the higher their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future science careers, interest in science, and self-confidence in science. Several potential hypotheses for this relationship are examined and rejected. Further analysis of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quent attendance in after-school program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s should clearly identify the content of the program so that the analysis could distinguish experiences closely related to regular school curricula from the informal science activities that are not. A new analysis also should include carefully designed longitudinal surveys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l experiences on later life choices in career and study.  相似文献   
62.
针对线性离散系统,研究了开环动态迭代学习控制律的设计问题.首先给出了闭环系统的收敛充分条件,然后把迭代控制转化为H∞设计问题,最后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求解迭代学习控制器.通过仿真实例表明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3.
介绍了PID控制与Smith预估器的原理及特点,仿真实例验证了Smith预估器对大延迟系统的有效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4.
偷税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税务违法行为,应当具备主体、客体、主观和客观四要件,其中主观要件在理论和执法实践中最具争议性。依据偷税概念进行分析,从行为方式上讲,偷税本身均有主观故意的成分,因此,其主观方面也是故意的。从时间界限上看,认定偷税的时间界定应当是法律规定的申报期限。自查补报、虚开发票和认定偷税的时间界限等是执法工作中分歧较大的几个具体问题,研究认定自查补报是一种偷税行为,对虚开发票的行为人,只能按发票违法进行处罚,核定征收不能认定为偷税行为。  相似文献   
65.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无声语言的特点,以及无声语言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进行了分析。重点剖析了在体育教学中时空感、眼神、目光、表情、站立姿势和手势等几种无声语言的巧妙运用,从而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6.
本文依市场营销理论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为参考,着重介绍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21世纪中国市场营销理论的5大发展主题和8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7.
把一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用于一维二元光子晶体的滤波特性研究,数值模拟多种因素对一维二元光子晶体的滤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组成一维二元光子晶体的折射率、厚度、层数、入射角、光源的偏振态等都对滤波特性有影响,掺杂层位置、厚度、电磁参数都能调节其偏振滤波特性。  相似文献   
68.
朱熹《观书有感》诗的写作时间究竟是哪一年,直接关系到对诗歌深刻意蕴的理解.有人认为这首诗写于 1176年,其实是虚构事实、误读历史材料的结果.因为这首诗在现代社会广泛流传,各种选本和教科书往往也予以收录,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69.
愉悦作为一种情感在艺术的殿堂是颇受人们欢迎的 ,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对当代艺术的愉悦性进行分析并讨论当代艺术愉悦的特点和它的影响。全文共分两个部分 :一 :愉悦性的特点 ;二 :愉悦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0.
从研究使用对象的需求入手,对公路自行车骑行服的研发案例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对功能性服装设计的研究方法进行简略的介绍。设计过程由六部分组成,其体系化的设计手法也为仅仅着眼于服装外观造型的设计方法开阔了视野、拓展了设计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