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注射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类无菌粉末中不溶性微粒的质量.方法用GWJ-4型智能微粒检测仪按<中国药典>光阻法进行测定.结果140批次样品不溶性微粒检查结果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药物敏感度测定法检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G^+菌和G^-菌的抗菌作用。实验结果证明青霉素类抗生素对G^+菌抗菌作用强,对G^-菌抗菌作用差;头孢菌类抗生素则对G^+菌、G^-菌均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故临床常将该类抗生素药物治疗耐药菌株和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方法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由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中的5或6员环缺乏通常5或6员环的柔性,造成了内酰胺氮原子的非平面性,使内酰胺键存在张力而水解开环;β-内酰胺键的反应活性随锥度的升高而增加,青霉素的活性高于Δ~3—头孢菌素是由于其内酰胺键的化学活性更高所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末青霉素的发现,开辟了抗生素化疗的新时代,许多感染性疾病从此得到了有效控制,随后,各种抗生素的研制、开发与利用迅速发展.就其发展史而言,抗生素的研究、生产可分为天然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和药理活性物质三个发展阶段;按其化学结构的特点,抗生素可分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四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抗癌抗生素5大类.  相似文献   
5.
针对复方类抗生素新药研发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δ-戊内酰胺环状结构存在于众多有生物活性化合物中,该文用3-羟基3-甲基5-对甲苯磺酰氧基戊酸甲酯与各种胺反应,一步得到了N-取代4-羟基4-甲基六氢吡啶2-酮.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系列内酰胺酸性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用于催化乙酸酐和水杨酸的乙酰化反应,合成阿司匹林。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及用量、酐/醇比对水杨酸酰化反应产率的影响和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最佳的反应条件为:n(乙酸酐)∶n(水杨酸)∶n([NMP]H2PO4)=2∶1∶0.075,反应温度70℃,时间30 min,产品收率达72.4%,且该离子液体重复使用4次,仍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室温8h内,注射用六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氨苄西林钠、哌拉西林钠、头孢唑林钠、头孢拉定)与5%的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外观观察和pH值检查法.结果:注射用六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与5%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8h内外观均无变化,pH值基本不变.结论:室温8h内注射用六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在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及头孢菌素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种类.从化学结构角度阐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制,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异的原因及头孢菌素结构与抗菌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并介绍了头孢菌素的代类差异和发展近况.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保护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上述"传统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不断产生出诸多如?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以及长期使用导致抗药菌株的产生.随之发现,某些阳离子型多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同时具有"传统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成为新一代抗菌荆.就其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