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384篇
科学研究   15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4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1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BackgroundSon preference is an enduring phenomenon in China and may often be related to childhood adverse experiences. According to a life-course perspective, adverse experiences during a childhood period may have a long-term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in later age.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is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son preference, childhood adverse experiences and adulthood mental health in China.ObjectiveThe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of parents’ son preference and individual mental health in old age in China. The mediating role of childhood adverse experiences was also estimated.Participants and setting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 2015 combined with CHARLS life history survey was analyzed (N = 11,666).MethodsMental health was measured by a shortened modification of 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including seven items, and higher scores indicated worse mental health status. A four-step mediating model was applied.ResultsRespondents growing in families with son preference had on average 0.75 (P < 0.001) points higher on the mental health scale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and the effects were consistent for both males and females. Childhood adverse experiences measured by physical maltreatment, emotional adverse experiences and witnesses of inter-parent violence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son preference and individual adulthood mental health by 47.87%. For females, physical maltreatment and emotional adverse experiences explained the most parts of health effects of parents’ son preference, whereas witnesses of inter-parent violence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mediator for males.ConclusionParents’ son preference led to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which influenced mental health in adulthood.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部城市居民体育服务需求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郑芳  丛湖平 《体育科学》2005,25(6):26-29
采用资料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我国东部城市居民的体育服务需求。结果显示,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制约着居民体育服务消费水平;闲暇时间较少是影响体育服务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消费价格、兴趣爱好、文化程度以及消费群体的相互作用,都会对体育服务消费产生一定影响,据此提出拉动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市民体育行为与倾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市民生活体育行为与倾向进行了研究,为构建上海市生活体育设施模式提供依据。结论:(1)市民体育行为现状:日常生活圈主要以健身活动为主,周末生活圈主要以休闲体育活动为主,节假日生活圈主要以特色度假体育活动为主。(2)市民体育行为倾向:日常生活圈呈现出由传统型向健身、休闲、娱乐和社交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周末生活圈市民希望以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为主,节假日生活圈市民希望参与更为新颖、丰富的特色度假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我国股市现存的制度性缺陷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其中最大的缺陷———股权分置如今已经成为股市长期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全流通不是解决股权分置的一个好办法。解决股权分置暨解救处于危局中的股市,可以通过尝试把国有股转换为优先股,依靠国家政策的力量拯救股市。  相似文献   
5.
体育科研档案是体育院校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维护本单位和个人经济利益、保障知识产权的重要依据。在体育科技研究活动中,一方面要加强对体育科研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另一方面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在开发利用中,注意科研档案的保密工作,增强体育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基于属性值偏好矩阵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面临用户评分数据稀疏性和冷启动问题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属性值偏好矩阵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采用奇异值分解(SVD)对用户-项目评分矩阵降维得到目标用户的初始邻居用户集,生成新的用户-项目评分矩阵;然后将用户评分映射到相应的项目属性值上,生成每个用户的属性值偏好矩阵,并基于属性值偏好矩阵进行用户相似性度量,从而缓解了评分数据稀疏性;将新项目的属性值与用户的属性值偏好矩阵进行匹配,从而找出匹配度最高的前N个用户作为新项目的推荐受众.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当代高校的档案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从档案的归档、整理、管理以及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不适应现代高校的发展方向。高校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档案的现代化。所以现代化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为标准来建设,从根本上适应现在高校的建设需求,进而适应高校的发展方向,服务于高校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王兰成  张文友  田梅 《情报学报》2004,23(5):600-604
国内开发档案置标著录的Web检索系统是个空白。本文对中国档案置标著录 (CNEAD)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实现 ,包括架构在Microsoft.NET框架上的CNEAD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定义文档结构的XMLSchema模式设计、多途径和多入口的Web检索、全宗 类别 案卷 文件的树型结构级联检索。该系统对我国相关标准的制定可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术界多开展引用动机和引文功能的相关研究,但对于引用偏好等引用行为却关注较少。基于Taylor的信息使用环境理论,本研究采用参考文献分析方法,全面揭示了施引者引用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将信息使用环境理论中的前三类要素分别通过学者特征、组织环境及论题进行定义,采用参考文献分析法提取第四类要素;随机抽取论文样本,针对上述四类特征进行编码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影响施引者引用行为的因素。研究发现:学者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学术年龄、职业角色、职称、所属机构的类型和层次以及所从事的研究主题和类型,都能对质量、语种、数量、信息资源类型、论文新旧的引用偏好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信息使用环境理论和参考文献分析法在引用行为研究中具有适用性。表4。参考文献47。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A socio-technical approach is taken to explore a digital archive of Australian Indigenous cultural heritage. The Living Archive of Aboriginal Languages is considered in terms of what it is currently doing and what it was intended to do. Two ethnographic stories focusing on user interactions and the outcomes of an online survey ser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rch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users. This is then juxtaposed with a consideration of the original grant application, outlining what was envisaged for the project. This analysis serves to highlight some of the contingent relations and diverse socio-technical aspects of a specific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s it allows multiple forms of interaction, new connections and generative activities as people discover, access and interact with the content now and into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