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2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的公共管理核心思想,通过“分”与“和”的管理策略,以及“养民富民”的具体措施,再配之以“善政教民”,从而展现出了封建社会早期相对朴素但影响极为深远的儒家学派在公共管理方面的思想光芒。  相似文献   
102.
吴小彦 《兰台世界》2014,(10):135-136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汉文帝首开“德治仁政”先例,对我国古代政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汉文帝“德治仁政”具体措施和体现,并分析采取“德治仁政”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103.
景泰年间,王竑在第一次担任江淮地区巡抚期间,面对严重的天灾形势,进行了出色的救灾活动。他多方设策,以全面革新朝政为解决天灾祸患之关键,对非本辖区灾民一视同仁,与不利于救灾的现象不懈斗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王竑救灾成功的根源在于受到中国古代提倡"爱民""行仁政"这一优秀的传统政治思想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4.
宋代每年判决的大辟案件较多,但最后实施真刑的比例大约只占十分之一,其原因在于宋朝君臣尊崇儒家仁政思想、受"无讼"思想的长期影响、死刑复核制度健全、频繁赦宥天下。死刑案件执行率低是宋代推行仁政、法制健全的表现,但死刑执行率低,容易导致缺乏权威性和威慑力。  相似文献   
105.
朱元璋是历史上一位雄伟的君主,为了维护明王朝的统治而实行了仁政。他的仁政继承了孟子思想的精髓,强调阜民之财、息民之力、明教化、禁暴,也有自己的特点。虽然朱元璋仁政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民众也受惠颇多,社会得到发展,国家实力也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06.
权德舆三掌贡举,擢进士"七十有二",选拔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精英,为中唐网罗人才、奖励贤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颇受时人的仰慕与推崇。他在贞元十八年进士策问中,从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出发,观古酌今,阐述了"人为邦本,食为人天"的道理,反映出权德舆轻徭薄赋、生人安民的为君为政思想。  相似文献   
107.
朱元璋是历史上一位雄伟的君主,为了维护明王朝的统治而实行了仁政。他的仁政继承了孟子思想的精髓,强调阜民之财、息民之力、明教化、禁暴,也有自己的特点。虽然朱元璋仁政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民众也受惠颇多,社会得到发展,国家实力也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08.
孟子的德治思想是与他的仁政、民本主义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它的理论依据就是"性善论"。本文从孟子性善论角度出发,从民本思想和"仁政"的伦理依据为基点,看人性善是如何论证出仁政思想,同时,客观的来评价孟子的性善论。  相似文献   
109.
“引诗”在战国时期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因为它与引诗者的思想紧密相关,它成为智者思想传达的重要方式。《孟子》中的“引诗”体现了这一特点,孟子将“引诗”与其推行的“仁政”思想紧密结合,借以阐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孟子的“引诗”体现了“仁政”思想的双重性,即君施“仁政”与民尽其力,同时,他又将二者的实现与敬行天道相结合,完成了“仁政”思想的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10.
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仁"学思想,将之从道德原则发展为实行王道政治理想的仁政.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以保障民生为核心,以推行教化为归宿.在皇权专制的传统社会中,孟子的仁政思想具有批判暴政、维护民生的积极意义,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批判专制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