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教育   720篇
科学研究   103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09篇
文化理论   218篇
信息传播   2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重庆档案》2007,(6):32-32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重庆市林业局、重庆市档案局联合颁布的(锺庆市退耕还林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办、法》(渝林退[2003]5号)、《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通知》(渝林天[2004]5号),我们按照重庆市林业局、重庆市档案局的统一部署,从2003年起抓了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建档工作。共收集管理保管各类档案1189卷(册)。  相似文献   
62.
林业院校内部资料的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理盛 《现代情报》2003,23(5):115-116
本文介绍了林业内部资料的定义、类型和特点,提出了在WTO环境下如何管理和利用内部资料的建议。  相似文献   
63.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向着更高层次发展,营造美好的家园,建设绿色的世界,是"地球村"中每个居民的美好愿望.作为培养建设绿色事业的工程师、设计师的摇篮,林业院校是各类高校中的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64.
无技无以为质.无能无以为特。这是技工学校的本质所决定的。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事关学校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问题来谋划和组织。[编者按]  相似文献   
65.
66.
67.
三丫  海雄  鹏来 《儿童音乐》2007,(8):39-41
、J入2~J巴耳I一‘4 .=户气,下,吸每分钟106拍_.__ r、l,、I、l随.鲤丝旦鲤5}主鱼鱼』卿鱼理2}昼鲤三Y鹤海雄词来曲厂、1 6 5 5 63厂、了、3大2 3 2 3 5 21。)I丝s些,扔奶说“七一”是妈妈说“七一”是厂、2 1 10救星,首歌,3 3 5 6 1 11救出一个新中国,唱出一个新中国,  相似文献   
68.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林学界学者不断著文,论述森林文化的起源、概念、属性、类型、内涵、外延以及在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明确提出: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三生态”战略构想。而生态文明所依托的载体恰恰是森林文化体系。森林文化体系是否成为继林业产业体系,林业生态体系之后又一个体系,可能还有待讨论,但森林文化成为中国林业理论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却是不争的事实。 森林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架构体系,既形而下呈现为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园林文化、名木古树文化,绿色饮食文化、森林旅游文化、森林休闲文化、森林自然保护区文化等具体的文化类型;又形而上蕴含为森林理念、伦理、审美、价值、宗教,表达为森林的世界观、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宗教观,导致森林哲学、森林伦理学、森林美学、森林社会学、森林人类学、森林价值论等一系列人文林学学科的出现。森林哲学尤其引起人兴趣和关注。森林哲学的研究对象、范畴、概念、规律、动力是什么?森林哲学同林学、同哲学有什么关联?如何发挥森林哲学的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值得探讨。本刊试编发一组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以餮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69.
海南独特的生态资源,吸引着很多向往美好环境、热爱和谐生活的人们.然而人们在占有、利用和开发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时,在很大程度上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缺乏长远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开发过程中不断破坏着原有的完好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平衡逐步恶化.如何更好地利用自然环境,达到经济建设和生态良好发展双赢,是有待我们研究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0.
晋发展 《生态文化》2007,(6):43-44,3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仅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也显示出党中央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独特而又重要的使命。建设生态文明,对林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林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焦作作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典型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