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328篇
科学研究   92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196篇
综合类   77篇
文化理论   36篇
信息传播   63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636篇
  2011年   751篇
  2010年   606篇
  2009年   613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扩大革命书刊的传播,立即着手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出版发行机构,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1)党组织最早创建的出版机构——新青年社   新青年社成立于 1920年 9月。它是因出版《新青年》杂志而命名的。《新青年》从第八卷第一号起,脱离群益书社而独立出版,成立了新青年社,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版机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它担负着筹备和组织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这是我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的早期组织。因此,作为上海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22.
出版业目前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困扰:一是“蛋糕”越来越小。在一定条件下,社会对出版物的需求总量是既定的。中国出版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出版社已不同程度地感受着生存压力,出版市场中被切分的“蛋糕”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23.
组建出版集团的十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在即,不少出版业内人士都在思考中国出版业如何迎接挑战,如何把我们的出版业做大做强,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优势进行资产重组,组建若干大型出版集团.我认为,就中国出版业目前所面临的情况来讲,这种思考和探索是非常必要的.组建出版集团是调整我国出版结构、壮大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打破区域限制、实现机制创新有重要作用,应当积极加以探索.但是,组建集团决不能一哄而上,不重实效,更不能过多过滥,追求形式.这当中有若干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24.
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出版业推动学术繁荣的遐想毛鹏我们知道,中外历史上任何一个兴盛的时代都有自己的先进的哲学思想以及它的时代精神。比如中国封建地主统治时期的儒家思想,西方资产阶级兴起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和随后的理性主义思想。哲学思想与时代精神在意...  相似文献   
25.
26.
讲政治抓管理促繁荣于友先领导干部要讲政治,是党中央近来十分强调的一个重要精神。江总书记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27.
前一段时间,图书越做越豪华,内文用纸的克数越来越高,书的重量也越来越大;一些不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主要功能是用来承载信息、传播知识的一般图书,内文却用很高克数的纸印刷.例如,正文用纸曾唱主角的52克凸版纸,在相当一些编辑眼里,似乎已退出历史舞台,55克书写纸、60克胶版纸、70克纸甚至80克双面胶版纸,已成为常用的一般图书内文印刷用纸.显而易见,一本同样字数的书,用80克胶版纸印与用52克凸版纸印相比,重量要增加50%以上.  相似文献   
28.
29.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门敞开,西方的化经济浪潮奔涌而来,中国也渴望与世界沟通。但由于距离遥远,能踏上东方大陆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发展中的中国非常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世界各国朋友的了解与支持。因而,对肩负着“向世界说明中国”出版任务的中国外宣领域的工作来说,走出去,让外书刊出版向对象国“靠岸”,进而落地生根,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相似文献   
30.
2004年 5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对书号使用总量进行宏观控制,以实现出版工作的阶段性转移.这是书号放开的前奏,还是管理方式的变革?对此,出版社和民营书商的看法大不相同.本文拟对书号放开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对放开书号后中国出版业的状况进行预测,并提出出版社相应对策.如果书号不放开,本文即是"假语村言";即便书号放开,本文也只是管窥之见,还请各位出版同人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