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50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332篇
教育   21010篇
科学研究   3883篇
各国文化   39篇
体育   9676篇
综合类   2356篇
文化理论   294篇
信息传播   3033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644篇
  2022年   554篇
  2021年   583篇
  2020年   689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486篇
  2016年   509篇
  2015年   878篇
  2014年   2856篇
  2013年   2742篇
  2012年   3309篇
  2011年   3566篇
  2010年   3058篇
  2009年   3086篇
  2008年   3824篇
  2007年   3104篇
  2006年   2148篇
  2005年   1900篇
  2004年   1506篇
  2003年   1124篇
  2002年   951篇
  2001年   682篇
  2000年   528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61.
2003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写作部分的基础等级第③点作了调整,将往年的“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修改为“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这一调整,体现了高考作文考点要求的新变化,更突出了“感情真挚”在今后高考作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们应顺应这一变化,深入学习,加强研究。走出一条作文箭考成功的新路子。通过科学的指导和针对性训练,务必使我们的考生能在高考作文中写出感情真挚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962.
从心理和生理角度来分析,人类都需要健康。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获得健康的途径有很多,人们可根据个性的需要和发展的角度去引领。大学时代正是青春时期张显个性的时代,时尚的体育运动快速升温.大学体育逐渐向时尚体育运动发展,追求体育时尚将成为大学生获得健康的平台。为此,作为大学的体育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963.
2004年是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第一年,本文对农村中学(太华中学)初一7个班共351名学生,依照《标准》实施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格率100%,及格率31%,良好率54%,优秀率15%,身体素质得分率较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得分率较低。通过分析,对现状进行了归纳。并针对现状提出若干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64.
学校体育教学是为培养人才、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服务的,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基础,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深刻的影响。但现实是学校体育教学对终身体育的宣传不够.严重脱节。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全民健身意识的培养问题受到重视,学校体育教学应承担起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965.
袁青 《广东教育》2005,(5):45-45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要方面,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努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工作者长期以来致力研究、探索的课题。在当前大力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很多体育教师对如何上好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感到迷惘和困惑。根据开展新课程以来所取得的教学经验,我认为,  相似文献   
966.
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新教学方式的基础,也是学生健康成长、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爱”则是建立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967.
文章从现代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成长成才要求出发,揭示学校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必须具备现代化、未来性和主体性,进而探讨实现的基本途径、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968.
就体育课对增强学生体质提出了几点思考,认为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69.
从身体器官、运动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对老年人的体质状况和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和影响老年人健身锻炼的因素。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