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665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体验性教学是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它要求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和内心需要为出发点,调动各种器官,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对文本进行切身感受、仔细体味、深入揣摩、  相似文献   
5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任务.倡导完成历史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科学知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实施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学习并学会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方式的实质性变化,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3.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提出了很多体验性学习要求。依据课标要求,对文学作品的阋读教学要重视体验性学习目标,运用好体验性学习策略,强化朗读、诵读、美读、情境式阅读等体验性活动,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开放的教学形态为学生提供阅读实践和充分情感体验的平台。  相似文献   
54.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的散文。在朴实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亲情、人性、生命等人间之美的颂扬和深思,这或许正是其两度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原因所在。理想的体验性阅读教学,能让学生对文章中朴实无华却又真挚感人的语言产生感性的体验,唤起学生对亲情、生命、人性的思考和热爱。  相似文献   
55.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其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设计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这些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主动性、自我监控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指导应遵循多样性与深入性、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56.
57.
声音     
<正>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改革实践研究》(2014年2期,作者:眭律铭)教学质量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在以往的课堂中往往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追求活动的外在性而忽视了活动的体验性和思维性,有探究之形而无探究之实,有评价的激励性而无实效性。  相似文献   
58.
体验性学习通过多途径体验,促进学生知识的动态生成和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升,是一种指向"真正的人"的教育教学方式。本文以七年级下册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情境创设、课堂活动、实践拓展等方式探索循序渐进的体验性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59.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业的功能也在不断地丰富起来。因此,课外作业的设计就必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发展服务"这一原则,在作业布置的时机与形式,作业的内容以及作业类型上进行改革,使作业焕发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作业,并保证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这才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首要手段。  相似文献   
60.
高凤英 《考试周刊》2014,(99):146-146
<正>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对火热的现实生活,体验性学习策略就是这一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体验作为一个范畴,不同学科对之有不同的界定。教学中的体验即体验性学习,指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再造和再创活动,进而产生理性发展和意义生成的一种学习方法。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需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