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602篇
科学研究   54篇
各国文化   69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124篇
文化理论   37篇
信息传播   1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錢遜 《中国文化》2013,(1):64-70
一“和”与”同”谈到“和”的思想,首先要讲“和”与“同”;和是与同相对的概念。  相似文献   
62.
单滨新 《寻根》2012,(3):100-105
以“敬老慈幼”为核心的慈孝文化是中华儒学的精髓。冯友兰认为,蔡元培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表现”。傅斯年在《我所景仰的蔡元培之风格》中说:“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思想。”蔡元培的儒家人格和圣贤修养的重要体现,就是传承中华慈孝文化。  相似文献   
63.
《文化学刊》2011,(4):168-168
李存山在《浙江学刊》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儒家文化的“常道”是指从先秦儒学到秦以后儒学所一以贯之、始终坚持、恒常而不变、具有根本的普遍意义的那些道理、原则、理想或理念。  相似文献   
64.
人们越来越清楚,思考中国思想的新发展,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和儒学都主张天人合一,以人为本,都是辩证思维,并落实为历史思维;这种相同,是两家思想学说进一步沟通的基础。而两家思想学说的不同,既反映了各自产生和发展所依赖的不同历史条件,针对着具体的不同历史问题,又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人成为理想的人的道路的多样化;这就为两家思想学说的进一步沟通甚至融会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65.
本文据史籍、儒学与象术讖纬的区别,在简述东汉末益州牧刘焉的相关生平事迹基础上,对其儒家思想形成与变异至命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6.
对于当下中国地方儒学社团而言,有必要立足于自身所处具体区域,有机整合区域内相关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围绕推动新时代儒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进有为,努力展现其使命担当。具体来说,地方儒学社团一方面应做到“守正”——加强党和政府政策宣讲平台、学术成果转化平台这两大平台建设;另一方面也应做到“创新”——拓展其新的业务增长点,这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盘点儒学资源,倡行中式礼俗,开发线上内容,培育美德讲师。  相似文献   
67.
提起秦朝,人们总会想到,先秦儒家积累下的大量经典之作都被秦始皇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而儒家的徒子徒孙也让暴虐的始皇帝残忍地活埋到地下,"焚书坑儒"过后,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折损大半,而儒家人才也出现了断层。这样看来,秦朝简直是儒家的噩梦。然而,我们不禁也要问一句,如果秦朝真的完全没有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68.
自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以来 ,“文明对话”为国际学术界所广泛关注 ,通过对话 ,人们似乎找到了克服人类文化危机的灵丹妙药 ,但本文认为 ,对话作为增进了解的手段固然重要 ,然而学会相处作为目的比练习对话更重要。在全球化的今天 ,不同文明实体甚至敌对的文明实体 ,如果不想同归于尽的话 ,首先要学习相处的艺术、相处的智慧和相处的态度。儒家己立立人的忠恕之道、和而不同的处世方式、道并行不相悖的宽容态度、仁民爱物的情怀、天下一家意识等等 ,都是相处之道、相处的智慧。开发并张显这种智慧对于化解全球性部族对抗、文化危机、宗教冲突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9.
儒家的"经世"基于"知我者其天乎"的强烈信念,"致用"则是一种人文主义的使命感的体现.但是在封建的官僚制度运行中,"经世致用"实际上的运作与实践经历了极为不幸的命运.本文以王安石为例,剖析其与"经世"思想的因果关系和内在逻辑,试图对儒家经世思想发展的一个有代表意义的时段作一个浅显研究.  相似文献   
70.
儒学人本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中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本思想,其中“仁”为人本观念,“义”为人文理想,“礼”为操作程规。儒学人本思想在人文与天文、人性与兽性、人道与神道的对照中显现出来,理论上表现为抽象人本主义,目标上表现为理想人本主义,实践操作上被统治阶级歪曲利用,表现为异化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