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872篇
科学研究   147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4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到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英语教学理论的学习,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使用"先学再教,随堂训练"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2.
当前为了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教育部门以及教师都在积极创新着教学方式。那么,"先学后教"又是新教学方法中的一股新鲜的血液,该教育理念其核心的思想就是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之后,再根据教材内容,选用适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培养起一种独立的学习习惯,它对于帮助教师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师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3.
新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活动为主,这就养成了学生学习的定式:老师讲、学生听、做笔记,最后记知识。多年的教学摸索,不断地学习借鉴他人的先进教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了小学语文基于微课平台的教学流程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25.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然而,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一直都是见仁见智的,从"先学后教"的可行性和教学策略入手,结合教学经历与文言文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先学后教"教学法的体会。  相似文献   
26.
本模式的构建以"先学后教,做中辅导,多元互助,作业激励"十六字方针为指导,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会用书、会读书、会学习的问题。在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使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变课堂被动的接收者为主动的学习者。"三段九步"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可简称"3.333"模式,具体环节包括:第一段:回顾自学,具体分为揭题思考,分解教材,  相似文献   
27.
跳级课程亦称“进阶先修课程”或“高中生大学前先修学分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简称AP课程),是目前美国高中生在申请大学前争相修读的一类课程。这种“跳级课程”创立于1955年,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学业优异学生接触学院级课业开辟一个渠道。截止2003年,全美参与这类课程的学生人数已达110万。  相似文献   
28.
许多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认为,在英语学习各个方面最难获得的能力就是口语了,而口语的学习的难度在于从心理上无法开口。事实上对非母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口语最大的难度,就是缺乏对心理困难的认知。本文主要讨论英语学习者们怎样认识和克服心理上的困难,以帮助他们找到有效的方法,解决学习口语过程中最关键问题,以提高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29.
语文教学应以学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语文课堂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基于学本立场,主问题的设计要切中重难点,倡导以学为本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0.
“意在笔先”最初是对书画理论的见解,后代文论家把这一见解推而广之,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命题、且倍受后人推崇。本文把“意在笔先”同一些质疑的观点“意随笔生”、“情在笔先”进行了辨证的比较。从而说明“意在笔先”不是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我们需要用辨证的眼光去审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